市场去流通嘛。他们当然会控制好数量,而且也会控制好成色(含银量只需东岸人低一点点好),以免很快在市场暴露,总之还是有很多方法的。而且,等到经济形势真正改善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与东岸人谈判的方式再度取回铸币权嘛,相信那时候东岸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应该不会过于介意的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奥斯曼人的小算盘打得精着呢,现在急需东岸人铸造的第纳尔来救命,等日后换过一口气来后,大家再看!当然东岸人也不是傻瓜,不然包括高刚在内的之前两任全权特使也不会都想着取得奥斯曼帝国的货币改革大权了。事实奥斯曼帝国是如此之大,三千余万人口的规模对货币的需求量是极大的,特别是在驱逐了各种杂七杂八的外国金银币,统一了全国商业市场之后,这种货币需求量在最初几年的需求量是非常惊人的,东岸人只需在第纳尔的含银量面稍稍做些手脚,这收益滚滚而来,挡都挡不住。
基本,大家现在都处于互相利用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双赢吧,这甚至包括东岸人允诺的贷款:五百万第纳尔贷款的大部分由东岸政府财政担保,从意大利银行家们那里借贷,年利率大概可以控制在3%-4%的样子,然后以5%的利率借给奥斯曼人,自己也能小赚一笔,多好的一笔生意!
这次高刚召集哈吉县的国有银行、商站等相关人员开会,商讨的其实也正是这件事情。哈吉县政府对于他们县将为奥斯曼帝国铸造第纳尔银币非常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一笔极大的税收。银行的人员们同样心情不错,因为他们又做成了一笔贷款生意,而且金额巨大。他们有理由自豪,因为意大利佬们攥着大把钱却不敢借给奥斯曼帝国政府,结果便宜了转了一道手的东岸人,虽然他们肯定也得在其他地方给这些意大利银行家们一点好处作为补偿。
而与这些人开完会议后,神清气爽的高刚又回到办公室,给本土写起了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是与奥斯曼帝国货币改革谈判的最新成果,同时申请从本土采购一整套铸币设备,包括化验、熔炼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