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俄会谈(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抑或是法国人,都有着很强的获得东岸人那种机帆船技术的心思。区别只在于法国人目前所处的技术层级还比较低,东岸已经淘汰的蒸汽机设备就足以满足其需要,但英国人在这方面坚持投入多年,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因此目光自然不一样,盯上了那些较好的设备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他们或许还从某种渠道得知东岸的此类设备即将进入大规模的退役期、更换期,因此想趁着这个东风过来采买一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但殊不知,东岸国内即将陆续退役的此类设备,将来会慢慢半卖半送给新华夏岛、澳洲、远东诸番及太平洋岛屿殖民地,出售到外国的可能性着实不大,因此他们的这种企盼也仅仅就是企盼罢了,很难实现。

    因此,蔡振国对于坦普尔爵士的要求,只是礼貌性地表示将征询国内的意见,其实心下已经断定这位的要求怕是很难得到实现了,东岸与英格兰的关系还没到这一步。当然东岸人对英格兰如此警惕倒也不是怕了对方,事实上根据国家情报总局的报告,执委会诸公认为东岸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布局已成,通过一条分布各处的“珍珠链”将这些海域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独占印度及霸占中国长江流域的商业利益的英格兰,又凭什么与东岸进行争斗呢?他们甚至就连开普敦这一关都过不去,还谈什么别的!

    现在的英格兰,基本上已经慢慢将相当一部分精力转到了北美及加勒比海殖民地的经营中去。那些地方的人口不但远超历史同期,就贸易活跃度而言也非常可观。以英属北美殖民地为例,那里与英格兰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镑,超过了英属加勒比群岛的贸易总额,非常惊人。

    但毫无疑问,这样的贸易额比起独占印度贸易来说,仍然是不够看的。而且北美殖民地是荒地,上面土著少且凶悍,因此能够创造的财富是较为有限的,且多需要英格兰的移民自己去创造,和印度那种拥有近1.5亿人口的熟地完全是两个样。所以说,没有印度的英格兰,其上限是可以预知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