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九章 潘帕(二十四)(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期勘测、选址已经完成,公路早几年就已经修好了,接下来平整地基、铺设铁轨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除此之外,他们还打算修建两条铁路,其一是从盐城港到科尔多瓦的铁路,其二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科尔多瓦的铁路。这两条铁路与盐布铁路一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环形网络,将超过一半的潘帕平原都给圈了进去(还是气候较湿润的半个),可以说是整个潘帕平原的中枢神经网络,蔚为关键。

    当然了,以美洲铁路公司目前的实力,是没有可能同时开工建设这三条铁路了,即便人员足够,这钱也不够。这不是开玩笑,而是事实。别看他们现在旗下运用的两条铁路(南锥铁路、盐布铁路)都取得了盈利,但开工建造新的羊毛运输专线铁路依然榨干了公司的大部分精力,实在没有多余的资金搞另外两条铁路了。因此,他们便想到了以放弃一部分股权(最多49%)的代价吸引外来资金,一同修建这两条位于潘帕平原上的铁路,加速整个地区的开发进度。

    目前他们所想到的对象,数来数去就是新库尔兰的拉脱维亚人、巴西的葡萄牙人、北意大利财团、联合省财团等等,想办法先从他们那里弄一些钱过来,能修多少铁路就修多少,先熬过了这一阵,后面再想办法。

    这并不是说他们是忽悠这些外来投资者,坑他们的钱。事实上,东岸政府开发潘帕地区的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即便有北方新发现的金矿区及查科平原在牵扯精力,潘帕平原在优先级上仍然是最高的,未来投入几十万移民过去一点也不夸张以1688年年中的估算数据,华夏东岸共和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687.9万人的惊人规模,其中出生在本土的二代、三代占比已经超过60%,达到了415万余,明人移民数量亦累积到186.2万人,人口还是十分充足的,而这其实就意味着财富和生产力。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这些抱着“英勇就义”的态度前来投资的外国商人们其实他们也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来换取在东岸贸易体系中更高的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