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章 轮船与须鲸港(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月28日,“海鸥”号蒸汽轮船完工最后的扫尾工作,被南海运输公司派来的代表接收。部分船厂技术人员和南海运输公司的船员们一起登上了甲板,打算随船南下,经兴南港、须鲸港再返回,完成一次海试。

    从设计路线就可以看出,“海鸥”号会逆流、逆风航行一段时间,同时到风浪较大的海域接受检验,如果都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么证明这艘船质量合格,那么南海运输公司也不会吝啬,会很快就剩余款项打到雪峰湖造船厂的账户上,完成这笔交易。

    3月4日,“海鸥”号蒸汽船在克服了逆流(福克兰寒流)和逆风(西南风)的不利影响后,最终在这一天中午时分抵达了须鲸港下锚碇泊。船上的技术人员们仔细检查了一下机器的运行情况,发现相当不错,各个部件的磨合程度也在加深,回去后再稍作处理,基本上就可以正式交付,让客户拿去遨游四海了。

    为了检验船只性能,回程的时候,“海鸥”还打算在这里采购一大批罐头食品、鲸鱼制品到兴南港,看看重载的船只在马岛附近的惊涛骇浪中表现如何。

    而说到在须鲸港采购物资,就不能不提到如今须鲸港的发展情况。这个作为东岸绝大多数捕鲸船后勤补给基地的偏僻港口,现在已经有了大概五千多居民,绝大多数居住在须鲸港城内外。

    这个港口,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船舶修理中心,给往来的商船、捕鲸船乃至军舰提供维修保养服务。但维修所需的机器和零部件全靠从还对岸进口,须鲸港没有此类工业基础,也不可能有。

    而除了船舶维修业务之外,马岛最主要的工业,大概就是对捕来的鲸鱼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售到陆地上去赚取利润了。东岸共和国绝大部分的鲸鱼皮是在这里处理完毕的,甚至一些水靠、套鞋也是在这里生产的,但规模不大。至于说鲸油、鲸肉什么的,也都各有处理的工厂,东岸最优质的鲸油就是马岛鲸油了,其次是在智利庆丰县生产的鲸油,也十分优良,但产能规模不如这边。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