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此时海面上风浪不小,船只颠簸地厉害,在这种情况下火炮射击自然没有什么精准度可言(当然风浪不大的情况下精准度也很可怜)。不过王启年只是想让大家熟悉一下海战的感觉,至于海上的射击技巧,这还需要大家在经过大量实弹射击后再总结经验。
“东岸之鹰”号除了艏艉各安装了两门12磅炮以外,在舯部甲板下两侧各安装了8门火炮。其中:24磅火炮2门、18磅火炮2门、12磅火炮4门,全船共20门大小火炮。以“东岸之鹰”号250吨的排水量来说,安装20门火炮、尤其是口径还不小的20门火炮本来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一个搞不好很容易就会像1628年瑞典的“瓦萨”号一样因重心不稳而沉没。
不过这一切在有了轻便的钢制舰炮的情况下就完全不同了。瑞典人现在肯定很后悔,他们要是晚几年再完工这艘花费了6万多镑巨资打造的战舰的话,可能就会因为可以从穿越众这里买到轻便的钢制舰炮而使“瓦萨”号幸免于难。
安装了20门火炮的“东岸之鹰”号仍然稳稳地航行在颠簸的南大西洋洋面上,随着炮兵出身的代理船长陆铭的一声令下,船艏的两门12磅钢炮首先打响,效果…呃…效果很不理想。王启年举着望远镜在预定弹着点附近看了半天,都没等到炮弹落下。
陆铭不为所动,挨个走到每一门火炮身后,大声发令“开炮”。剩下的18门火炮依次发射,结果有好有坏。发射完毕的炮组开始将火炮进行复位,这层炮甲板建造的时候特意留了些倾角,方便炮手们在火炮发射后能更省力、更迅速地将火炮复位。
“别太着急。”王启年看着陆铭笑着道,“我们的炮手习惯了在没有颠簸地炮台上打炮,这海上第一次炮击训练就打成现在这个模样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了解我们的小伙子,给他们一些时间训练,适应了之后,精准度很快就会上来。”
“我本来也没太担心。”陆铭也笑着说:“这年代战舰交火都是在离着很近的地方双方侧舷对侧舷,开火互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