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布置。
几十名科伊桑人在英国人火炮的打击下伤亡不小,陆陆续续倒下了十来个,剩下的也遭到了据守这些火力点的英国陆军的火枪攒射。再次倒下十来人后,这股科伊桑人终于一哄而散了。他们不敢往前冲。也不敢往后退,便纷纷往两侧跑,很快消失在了登陆场两侧的丛林或者河道里面。
“火枪攒射密度不高,估算应有30-40名火枪兵。火炮5门。分别是两门8磅炮、三门6磅炮,具体位置如图……”实习参谋将最新汇总过来的情报呈递给了陆军最高指挥官朱亮。
“炮兵怎么还没准备好?”朱亮看完后皱了皱眉。
实习参谋转身朝后看去,只见一匹挽马拉着一门12磅钢制火炮,在柔软的沙滩地上吃力地前行着,十来个带着脚镣的科伊桑人在士兵的督促下吃力地推着炮车。炮兵排的另外三门火炮(一门12磅炮、两门8磅炮)同样也在马拉人扛的情况下艰难向前挪动着。
习惯了东岸共和国良好道路交通条件的炮兵军官皱着眉头看着如同龟速般前行的炮兵,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下次一定要让兵工厂研制更加轻便的火炮。
四门火炮在忙活了半天后终于就位了。它们在英国火炮的有效射程外朝最近的一个英国火炮掩体开火了,第一炮打的就是爆炸弹。四枚爆炸弹从炮口飞出后朝英国人的半封闭式掩体上空飞去,但令人尴尬的是,有两枚炮弹在飞行途中就爆炸了;两外两枚中一枚落地后许久才爆炸,一枚则直接飞到了丛林里。
“继续发射!”朱亮举着望远镜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个时代的爆炸弹就是如此,只能通过引信的长短来控制爆炸的时间,但问题是这玩意儿太不可靠了。因为引信燃烧的速度、甚至战场上的风力都可能影响爆炸弹爆炸的时间,使用起来的话效率并不高。
不过今天时间充裕的很,炮兵们有的是时间来慢慢找准目标。终于,在试射了七八轮后,还算训练有素的东岸炮兵终于第一次准确地将炮弹送到了敌人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