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每死一个可都是公司的损失啊,因此由不得大家不上心。

    日本公司的很多职员都来自于前线的伤退老兵——主要是挺身队系统,他们平时就经常在山东、北直隶、江北各地强抓移民,因此做起这些管理工作来倒也算是得心应手。此外。陈硕还高薪聘请了一些落第秀才、抄书匠之类的底层读书人,让他们做文案、财务及部分管理工作。总之,东岸公司虽然刚刚起步,但很快便进入了角色之中。

    魏博秋对日本公司的经营也颇为上心(据小道消息魏博秋本人认购了五百股日本公司的股份),他对邵树德在山东搞得那一套打土豪分田地实在不感兴趣,对那个自称是“共产党员”的上司也是敬而远之。他还是比较倾向于用公司化的经营模式将一大批军人拉拢进来成为股东。共同开发虾夷地,增加本地的产出,以尽力盘活黑水地区的经济。

    6月1日的时候,第一批1500名青州移民乘船抵达了钏路港。他们将在这里伐树开矿(开发钏路煤矿)、种地放牧、修建房屋港口等等,总之就是做各种建设。在魏博秋的规划中,整个虾夷地被分成了四块地区,即:岛南、岛中、岛东和岛北地区。

    在这四个地区中,岛中地区的条件应当是最好的,后世日本北海道的首府札幌就位于这里,这里有石狩川一带的水田农业(水稻种植)、空知的煤炭、日高的畜牧(主要是养马),此外还有沿海的渔业。

    岛南地区的条件比起岛中来略有不如,因为这里的农业条件以旱地为主,而且土壤质地也较差,但胜在气候温和,后世这里是农业种植(蔬菜、园艺)与畜牧混合。当然在这个时空,此时这里已被松前藩控制住了,并且有着两万多的日本移民,他们在沿海地带捕鱼、种地、开矿,忙得不亦乐乎,但不知为何畜牧业却始终没能发展起来,也许是因为日本本土比较缺少大型牲畜吧。

    至于岛东和岛北地区,条件相对而言就差了不少了。首先这些地区冬季比较严寒,但夏天气温又较高,因此只能种一些土豆以及蔬菜了,也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