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高。

    因此。在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内部,对南太平洋移民航线存在疑虑甚至持反对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这条航线从经济角度上来说根本不划算,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也存在很多现实的难度。沿途缺少众多的补给维修点,尤其是在秘鲁附近缺乏一个不可或缺的港口。使得这条航线的航行难度大大增加。

    不过再难也得继续探索。执委会内部——特别是穿越众还在掌权或能够施加足够影响力的当下——对于运输更多的明人来到东岸可以说是一件不容商榷的“政治正确”的事情,“以从远东移民为纲”这句由一些皇汉分子提出的口号虽然过于激进了一些,但依然代表了大部分穿越众的某种倾向。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在他们本人或能够施加直接影响力的下一代掌权的时候,他们就要坚定不移地从远东迁移大量的明人来到东岸本土。这个数量。越多越好!

    航行了几天后,探险船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新西兰南岛的后世奥蕾蒂河出海口。张金华让船员和移民们分批上岸休整,同时补充新鲜淡水。在河边处他们遇到了一些毛利人,这些新西兰的原住民们看起来还算友好,至少他们没对上岸补给的东岸人亮出武器。张金华让水手们拿出一些东岸商品与他们进行贸易,买了一些他们储备的干果和腌肉,此外,双方便再没有别的交集了。

    这些毛利人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至少已经知道种田,脱离了原始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不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还相当原始。使用的工具不是石制的就是木质的。这对东岸人来说不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未来殖民这里的代价很低。

    新西兰这种地方,气候适宜、降水丰富,有毛利人留下的成熟的农田及灌溉体系,土壤也相当肥沃,农业条件不知道比澳洲强多少倍。将来若是有意开发大洋洲,新西兰绝对是首选,农、牧、矿、渔皆宜,在当前的条件下,养活个百万人都不成问题。

    登岸的探险队员们向毛利人支付了商品费用(玻璃球、放大镜、金属小刀、布匹、烈酒等)。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