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六)(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地特有的作物,目前已经澳洲移栽到了新华夏岛上的圣玛丽岛植物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育种培养后,东岸人便可以在新华夏岛这座热带岛屿上觅址进行小规模种植了。

    当然此事干系重大。必须进行得极为秘密,不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在制糖业上投入巨大的国家都会跑来问东岸人索取这种“大杀器”。到了那时候,这些已经在制糖产业上占据先发优势的国家必然会利用自己在原材料、技术、市场乃至资本方面的优势,彻底压制东岸人的制糖产业,那样可就傻眼了。因此。在自己的制糖产业尚未有什么起色之际,东岸人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在新华夏岛上秘密培育良种、扩大甘蔗种植规模,同时学习最新的制糖技术、努力开拓市场,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产业。

    “长官,各种型号的天文钟都对比过了。”随着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位年轻的中士走到张金华身侧,轻声说道:“其中,海雕钟表厂生产的‘东岸-7’系列表现最佳。离您的那块机械手表仅有五秒钟不到的误差。其他天文钟的表现则参差不齐,好的误差也只有七八秒,差的十几秒几十秒的都有。实在是不能看……”…

    向张金华汇报的是刘伏波,海军上尉刘大发的儿子,航海学校顺利毕业后目前已经在海军中服役,中士军衔。这次张金华的“大溪地”号出航,征集水手时海军便推荐了刘伏波等十余位年轻人,算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当然这也是刘伏波和张金华两人的第二次合作了。在1648年首航大溪地岛时,刘伏波当时就在那支探险队里面。因此可以说是对这个岛屿一点也不陌生。

    “既然东七系列的航海用天文钟最好,那么我会如实撰写使用报告的。回去后。相比海军的大订单就会源源不断地飞向海雕钟表厂了。莫茗这厮,倒是揽了一桩赚钱的好生意,回去后非得敲他几顿饭不可。”听完刘伏波的汇报,张金华略微点了点头,然后便拍板定下了这件事。多年前莫茗和托里拆利二人合伙办下的钟表厂,在惨淡经营了这么多年后,终于算是修成了正果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