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所谓的“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他们的家庭背景也都各异,有农民家庭出身的,有工人家庭出身的。有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当然也有职业军人家庭出身的。而无论什么家庭背景,他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是长子!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没有家庭财产继承权的次子次女。在完成了国家强制推行的义务教育之后(小学五年、初中两年),这些人被集中起来进行了短期的技能培训,然后便被国家统一迁移到了磨刀石乡,充当这片蛮荒领土的第一批开拓者。

    而由于东岸建国初期(1630-1633年)几年内数量稀少的外界移民——几年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一千多名欧洲移民——因此来到磨刀石乡的这四百名青年男女差不多就是那几年出生的“东岸人”里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了。并且,这些人都接受了完整的七年强制义务教育,不管教育质量(教师少。穿越众要去兵团堡任教,培养干部和各种人才)和真正的学习时间(孩子们一般都要帮家里劳动、还要进行军事和纪律训练)怎么样。至少他们都已经接受了粗浅的系统教育,掌握着超过这个时代普通人平均水准的知识,身上的特质也和一般人不太一样。因此将他们拿来开拓荒地,效率应该会比外来移民更高一些——而这,也正是执委会里的某些委员所主张进行的一种尝试。…

    新来的青年男女由同样年轻的兵团堡毕业干部组织,女人割芦苇割草,男人则充当运输工、伐木工、建筑工等重体力工人,同时还要负责清理田地,为开春后的春耕做准备——现在时间已经不是很宽裕了。除此之外,他们中还要分出一些平时训练表现较好的人,拿着上级发下来的火枪,进驻到炮楼内进行警戒。毕竟,靠那些新来不过几个月的明人移民,是没法抵挡那些在森林里神出鬼没的瓜拉尼野蛮人的。

    这些新来的移民们如果不经受一到两年系统严格的民兵军事训练的话,是根本无法从身体上到心理上都产生质的蜕变的。在东岸这个地方,如果你不能从一个老实巴交、胆小怕事的泥腿子,迅速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