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犯纯粹是闲得蛋疼,却也不甚准确,因为他们还真考虑到了如何利用此地较为丰富的渔业资源了。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智利近海上升的海流使得海水中营养物质大增。因此形成了本地丰富的渔业资源。除了著名的竹荚鱼以外,本地的鲑鱼、虾蟹的资源也十分丰富,在蓝鲸港以北、奇洛埃岛以东、巴里奥斯港(后世蒙特港)以南的科尔科瓦海湾这片海域,一直是蓝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密度之大。是世界其他海域所不多见的。后世曾经有过统计,当时存世的三千余头蓝鲸,竟然有超过十分之一生活在这片海域内,由此可见一斑。

    而为了有效发掘本地的鲸鱼资源,提高公司收入,南铁已经打算向现代特种船舶厂再专门订购一些捕鲸船,然后以蓝鲸港和观海港为基地,在科尔科瓦海湾内开展捕鲸作业。捕获的鲸鱼出于隐秘的关系,将拖往蓝鲸港进行加工,然后再将各种产品运回阿劳坎港。最终运回本土进行销售获取利润。

    当然了,蓝鲸港的作用显然远不止于此!从这里往南,一直到南纬50度左右的海域内,生长着数量极其丰富的鲑鱼。后世的智利人在梅林卡港往南的莫拉莱达海峡(乔恩斯群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内,除了夏秋季节定期过来捕鱼外,还在此半封闭的水域内,设置了数量极多的鲑鱼养殖场,而智利也凭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鲑鱼养殖国家,每年出口大量的优质鲑鱼到外国市场,所凭借的便是这片冰冷而又干净无比的水域。

    更何况。后世智利的大部分鲑鱼养殖场都在莫拉莱斯海峡内(这片海域是智利的国家级保护区)——此地数量多如牛毛的小岛给鲑鱼养殖网箱提供了天然的挂靠点——而在此往南,一直到阿劳坎港以北的海域,其实都是可以用来养殖鲑鱼的。也就是说,智利南部地区的鲑鱼养殖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产量还能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高。

    这种天赐财富怎么能够放过!无论是东岸执委会还是拥有此地捕鱼权的南铁公司(东岸政府将获得的捕鱼权作为投资置入南铁公司),都不会眼睁睁的看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