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闪电般的开拓(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气压带扩张到沿海陆地上,以及中央高地对雨水的截留,这些都使得西部沿海盆地的降水量大为减少。尤其是西南部,由于蒸发作用的强烈,简直就是半干旱地带了。

    东岸人由于是第一次开发芒戈基河一带,因此手头没有本地的气象数据,而棉河港那边。由于前期工作的疏忽,记录的温度、风力、日照以及降水数据也少得可怜,因此关于芒戈基河三角洲的数据就只能靠猜了。

    新华夏开拓队下辖的农业局估计,木伦达瓦河口的年降雨天数应该在6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700毫米;而芒戈基河三角洲的数据很可能需要在此基础上削减三分之一左右,即这里的年降水量很可能只有450-500毫米左右,且这些雨水都会在一两个月内集中下完;至于棉河、图莱尔一带,年降水量能有三百出头就不错了。降水的总体趋势是越往南就越少,同时气温也越凉爽,沿海浅滩、珊瑚岛礁也越多。

    而对于东岸人即将种植的甘蔗有着重要影响的温度。这点东岸人都不担心,因为无论是在芒戈基河三角洲还是南边的棉河一带,年积温一般都在8000摄氏度以上(后世芒戈基河出海口的年平均温度为249c,绝对最高温度382c,河流流量最大的一月,为1251立方米/秒;图莱尔为238c,绝对最高温度为398c),非常适合甘蔗这种作物的生长。

    这个地方其实早就被新华夏开拓队盯上了,其时间大约在塔希提甘蔗被引种到归化港植物园的时候,当时史钦杰就派出了由少许探险队员组成的队伍。先后乘船数次在此登陆,很是考察了一番此地的各种状况,最后发现芒戈基河三角洲一带最适合这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作物的生长。

    如今借着这次战争的东风,新华夏开拓队终于决定在此地设立定居点。然后大力推广种植甘蔗,必要的话后续还会设立机器榨糖厂、酿酒厂,以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这个定居点的规模,说实话还是不小的。按照史钦杰的打算,是将这个定居点建设成东岸人在岛上的另一个经济重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