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 运输线、生命线(七)(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8月25日)带他去面见一些阿姆斯特丹的行会代表,毕竟他们与东岸签订了一些食品购买合同。里面有些关系也是必须要理顺了。

    两人在第二天一大早先赶到了葡萄酒行会,面见了多名该行会的领导层成员。德海尔家族作为霍伦市的大家族,同时他们的姻亲也在阿姆斯特丹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因此事情还是比较顺利的,这些行会的领导层(基本都是大葡萄酒批发商)虽然对特里普商行挤进这个圈子有些不满意,但在一些私下里的利益交换之下。他们最终还是没多做留难,只是少许询问了莫三一些事项后,便同意了东岸产香山干红、象河葡萄酒进入阿姆斯特丹市场。

    说到这里多说一句,但这个年代,即便是号称商业最开放的荷兰,其带着中世纪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商业政策仍然比比皆是。比如东岸的葡萄酒要想进入阿姆斯特丹市场,首先就要取得葡萄酒批发商行会的许可,东岸葡萄酒的代理商(特里普商行)也要申请加入这个行会并被批准后方可批发销售葡萄酒,否则便无法在该市销售东岸产葡萄酒,违者将被投入监狱。

    而在整个17世纪一直到18世纪上半叶,整个荷兰的行会数量一直是持激增趋势的,而荷兰的商业和经济也基本都控制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垄断行会手里。尤其是像粮食、铁器、武器、木材、鱼、葡萄酒等重要产业,基本都是控制在唯一一家垄断行会手里的,七省联盟里大大小小的商人、企业主全是这些行会的成员。

    行会极端排外,极端警惕一切危及到会员利益的外来竞争商品。它们向会员收取费用,然后为所有会员服务(包括救助),比如葡萄酒商行会,它就会对生活困难的行会成员提供每周3盾的补助。而且它并不是唯一这么做的行会,医生行会、金匠、银匠行会也会对患病或生活困难的成员提供每周3盾的补助;裁缝、书商、糖果商等实力不是那么充足的行会则只对困难会员提供每周1-2盾的补助。

    而在一些财大气粗的行会中——比如粮食批发商行会、木材批发商行会—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