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章 伦敦与英国(三)(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力进行工业生产。

    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可问题是,你东岸人都已经将蒸汽机大规模实用化这么多年了,你以为欧洲人会无动于衷么?不,他们会比历史上更快地适应、利用这种划时代的新事物,而不是如同历史上那样麻木不仁地不甚重视。

    再者。以莫三这几日逛伦敦周边农村的情形看来,对于进入工业社会的其他要素的准备方面,英国人也已经在有意无意中开展了很多年了。比如廉价、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就这些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历史上了解的有限资料看来,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的圈地运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很多个年头了——伦敦近郊大概是最先开始的那一批了,据莫三观察,周围地区的村庄被大量消灭,大批农民失去生产和生活资料,然后不断迁徙、流浪,有的变成了农业工人,开始了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更多的则涌入了工业领域,充当乡村制造业或城市服务业的廉价劳动力。

    其实根据历史上记载,早在15世纪20年代,英国农村每年迁移的人口就占到了总农业人口的15(大部分从一个乡村迁移到另一个乡村,少部分从乡村迁移到城市);而到了17世纪,这个比例就已经缓慢上升到了30,有的村庄在10年内,其居民变动率竟然达到了50,令人咋舌不已。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在于英国土地贵族的先天稀少及后天厮杀导致的势力大减,农民没有被充分束缚在土地上,这才是英国乡村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日渐兴盛的最主要因素——英国真的是特殊的。

    圈地运动始于15世纪,但最初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1455-1607年,只有50万英亩的农地被圈占。只占当时英国农用地总面积的3;但是在1600-1699年间,英国资产阶级商人和开明贵族,加起来一共圈占了占英国此时总农用地面积(约3000万英亩)24的土地,可见圈地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是呈加速趋势的。这得益于英国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场。

    圈地运动制造了大量的赤贫阶层,因为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