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三章 西南(四)(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然简陋,但加工效率比起西部锻压厂的蒸汽锻锤还是强上一些的,前提是加工对象是固定型号、固定尺寸的构件。

    铁岭特钢厂轧钢车间曾经与西部锻压厂联合做过实验,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同样型号的铁制桥梁部件,结果铁岭厂生产了30吨,西部厂却只生产了2吨,效率相差实在太大。而且铁岭厂出产的产品良品率高,达到了七成以上,西部厂的良品率却只有五六成;也许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西部厂的大部分所谓“废品”再拿到机加工车间去打磨一番后都能成为合格品,而铁岭厂出产的大部分废品那就真的是废品了,只能拿去回炉重炼。

    不过这和相差15倍的生产效率比起来,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再好好想办法改进辊道输送系统、喂料系统,再将加热炉的炉温好好控制一下的话——这个就只能凭感觉了,毕竟穿越众缺少珀铑合金热电偶这种现代炉温检测设备,无法测量这么高的温度——相信良品率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无疑意味着经济效益。

    这种钢铁轧制设备研制成功后,工厂所需工人进一步减少,以往东岸大量出口欧洲的铁条、钢条的产量却成十倍增加,相应的,这成本自然降低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程度。不过东岸人暂时却不准备对钢条或铁条降价,反正他们的这些产品比欧洲同类的质量好,价格也略低一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就极强。新技术大量应用后,可以适当加大出口量,但价格却不能降,这正是享受黑科技带来的超额利润的阶段,怎么能为了抢市场就盲目降价呢?况且你降价也没大用,现在的市场壁垒这么严重,再降价也抢不了别国的市场,那又何苦呢?

    再说了,你现在就祭出这些黑科技制造出的产品,并且还大幅度提价抢欧洲人的钱,那不是刺激人家是什么?现在欧洲已经出现了一些技术革新的苗头了,比如1650年在冶铁方面出现的圆形炉腔、炉膛,历史上本来没怎么受重视,工匠们仍然墨守方形的炉膛来收集熔化的金属,直到几十年后才尝试着做出改变。可在东岸人的蝴蝶效应之下,荷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