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六章 庙小妖风大(二)(第6/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欧和俄罗斯北面、全球面积第10大的巴伦支海的生态环境正遭到多方面的严重破坏。

    环境署的报告说,最大的破坏因素是过度捕捞。尽管有关方面制定了控制措施,但渔民们为获取经济利益,仍对该海盛产的鳕鱼进行过度捕捞。

    破坏因素之二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污染。在巴伦支海进行石油开采以及运输的活动越来越多,通过巴伦支海运送的石油和天然气大幅增长。

    破坏因素之三是一些国家在巴伦支海周围投放放射性废料。虽然放射性废料数目还不大,但已足以引起警戒。

    破坏因素之四是向巴伦支海引进新的海洋物种,从而威胁生态平衡。近年来,一种名为红王蟹的大螃蟹被引入巴伦支海,这种大螃蟹的迅速繁衍使其它物种受到威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环境署的报告希望有关国家重视巴伦支海的生态环境,制定新的法规,采取新的措施,并严格执行有关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法律文件。(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