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七章 庙小妖风大(三)(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河等

    乌拉圭河

    乌拉圭河

    支流汇入]、夸拉伊(quaral)河、科拉莱斯河(r-rales,年平均流量2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8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亚奎里河(yacuiri,年均流量41立方米/秒,最大日均流量17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1立方米/秒)、圣何塞河(sanjose,年均流量为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4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1立方米/秒)、阿拉佩(arapey)河[该河还有奇科(chi)河和格兰德(grand)河等小支流汇入]、代曼(dayan)河、奎圭(queguay)河、圣萨尔瓦多(sansalvador)河以及内格罗(negro)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沙佩科(chape)河、阿瓜佩(aguapey)河和米里尼亚伊(iray)河等。

    内格罗河是乌拉圭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巴西高原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巴热附近,河流大致向西南方向流经乌拉圭中部,在索里亚诺(soriano)附近注入乌拉圭河。河流全长800公里,流域面积7.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36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169亿立方米,最大流量173万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o立方米/秒。其主要支流有库尼亚皮鲁河(cunapiru,年平均流量33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59立方米/秒)、塔夸伦博河(tacuarebo,年平均流量130立方米/秒,最大日平均流量4840立方米/秒,最小日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伊(yi)河和格兰德(grande)河等。

    乌拉圭河上游为丘陵地带,河流在深切的“v”形起谷中穿行。该地区属于巴拉那沉积区(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一部分,并包括了巴西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河道险滩、瀑布密布,经常出现大拐弯(有寸弯度高达270°)。中、下游河道地势较低,海拔250米左右,水流平缓。

    上、中游地区为巴西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6~19c;下游属温带气候,最凉月(7月)平均气温约l0c,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为23.3c。多年平均流量460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7000立方米/秒,年均径流总量1451亿立方米径流的季节性不强,5—10月出现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可道中的泥沙大部分为悬沙,且由于流域内河道两岸的表土呈粘性,悬沙浓度不很大,因此,河床淤积是很小的.年均输沙量约为1700万吨。

    乌拉圭河的洪水特点是,上游坡陡,洪水最大,洪水位变化快,下游坡缓,洪泛区长时间被洪水浸泡。据统计,在1983~1990年的8次大洪水中,平均受灾城市数目达22个,平均受灾人数达8969人,其中1983年大洪水为最大,受灾城市达73个,受灾人数高达27650人。

    乌拉圭河

    乌拉圭河

    乌拉圭河及其支流构成了巴西最南部、阿根廷最东部和乌拉圭西部稠密的水道网,水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可装机405千瓦,全流域水力资源蕴藏量高达1650万千瓦,,其中巴西境内水电资源就有1320万千瓦,占整个流域的80,到目前为止,只开发了668万千瓦。

    1979年,巴西在乌拉圭河上、中游进行了大规模的水电资源勘查,选择了23个坝址并作了可行性研究。1988年,公布了其中14个主要工程经过修改后的特性资料,这14个工程分别是:派克雷(paiquere,装机288万千瓦);巴拉一格兰德(barragrande,装机92万千瓦);圣罗克(saoroque,装机36万千瓦);加里波第(garibaldi,装机228万千瓦);坎普斯-诺武斯(caposnovos,装机88万千瓦);马沙汀荷(achadho,装机120万千瓦);依塔(ita,装机162万千瓦);帕苏-丰杜(passofundo,装机22万千瓦);蒙约琳霍(onjolho,装机72万千瓦);沙佩科河口(fozdochape,装机123万千瓦);依塔皮兰加(i-tapiranga,装机116万千瓦);龙卡多尔(roncador,装机280万千瓦);加拉比(garabi,装机180万千瓦)以及圣佩德罗(saopedro,装机745万千瓦)。

    根据规划,先兴建其中7座水电站,即帕苏丰杜河上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