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庙小妖风大(五)(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浓度显著高于渤海中部海区。1994年到1998年辽东湾和渤海湾的tp浓度亦大于中部海区。莱州湾1994年到1996年tp浓度略低于中部海区,1996年以后,tp浓度增高,超过了中部海区。总体上讲,海岸带地区的tn和tp浓度高于中部海区。此外,渤海中部海区的tn和tp浓度较稳定,变化平缓,而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年变化剧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海岸带地区比渤海中部海区更容易受到陆域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时间内,陆域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频率和程度。显然,渤海中部海区水质是来自海岸带地区污染物混合扩散的结果。所以,陆域活动应当认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区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的最终原因。

    可以发现,出现污染的范围从河口区扩大到渤海整个海岸带地区,范围明显增加。此外,据报道,海水达标率由1992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2001年渤海受污染面积由247增加到2002年的413。该结果意味着,过去几年中渤海水质明显下降。tn、tp和石油类超过标准。tn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较小。因此可以推断,渤海水质主要问题和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来自于营养盐氮和磷。

    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时,渤海受污染的面积亦逐年扩大。解析渤海卫星遥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到,1992年整个海域受污染面积为16347㎞?达海域的212,1996年则增加到39232㎞?,达海域的510。这样一来,受污染面积5年增加了24倍。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学特性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海流较弱的物质输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污染海区靠近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地区。这就证明了渤海环境质量主要受来自陆域活动的影响。(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