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台地(九)(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扇贝、虾夷扇贝、光棘球海胆等为优势种。

    长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猛禽类。保护区总面积为5015平方千米。长岛又称庙岛群岛,庙岛群岛湿地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保护区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气温119c,极端最高气温365c,极端最低气温33c。年均降水量567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59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2554小时,无霜期243天。春秋季多西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全年风速大于17米/秒的大风天有68天。

    长岛又称庙岛群岛、长山列岛,海岸线长约146千米,呈现明显的海蚀地貌景观,沿岛屿海岸形成99处海湾,其中28处已定名。主要由南北长山岛、南北隍城岛、大小黑山岛、大小钦岛和庙岛、高山岛、候矶岛、车由岛等32个岛屿组成(包括10个常住居民岛)。最大岛为南长山岛,面积1275平方千米,最小岛为小高山岛,面积2400平方米。岛屿主要由长石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及板岩等构成。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有40多座山头海拔在百米以上,最高点高山岛,海拔2028米;最低点东嘴石岛,海拔72米。众多岛屿南北向排布,纵贯渤海海峡南部,占据了海峡3/5的海面,以北砣矶水道、长山水道为界,分为北、中、南3岛群。南岛群地势平缓,多砂滩、石滩;中、北岛群地势高陡,多岩岸。湿地土壤棕壤土为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岛屿中上部;岛屿下部分布有褐土;大多数岛局部覆盖有第四系黄土。30厘米以下的薄土层有21平方千米,31厘米厚的中土层约133平方千米,60厘米以上的厚层土约466平方千米。(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