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三章 市政(三)(今日第八更奉上)(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企业主们提的建议实在太“高端”了,高端到他邵耀光也无权置喙的地步。因此,不想欺骗众人的邵耀光只能勉力表示,这些情况他会写成专门的报告向上级反应,至于会有什么结果就不是他所能影响的了。他提醒众人不必抱太大期望,原因很简单,中央财政也没余粮啊,因此对于可能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的政策,恐怕短期内都不会出台。

    企业主们对此也表示理解,或许是因为他们压根也没抱太大希望的缘故吧,因此一个个都很平静。只不过,这大概也是保德县工商界人士,第一次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向政府提出要求吧,说起来其实还蛮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一个稳固的阶级的形成。而年轻的军管委员、代县长邵耀光的对答也还算是中规中矩,既体现了重视大家意见的态度,同时也委婉表明了政府的难处,处理得还是比较适当的。

    1653年6月1日,在各项资金基本都到位后,坐镇保德县城的邵耀光大笔一挥,在三个乡镇旧城改造的计划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这无疑意味着三地的环境改造计划即将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之喜也找上了门来——道教总会的于真人在闻知保德县将整体搬迁位于城区内的墓地并改革旧的殡葬习俗后,表示他们愿意承揽这桩事务,在城区范围以外修建城隍庙及公益墓地,专门安置迁过来的尸骨,届时愿意住进公益墓地的可以住进公益墓地,愿意皈依天尊住进城隍庙的可以进城隍庙,总之是不强迫,一切全凭自愿。

    邵耀光当然明白道教总会的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还不是趁机强行渗透,在基督徒中间扩大影响力嘛,老套路了。不过他们既然承诺不强迫当地居民改信,那么自己也没什么可担心的,相反因为有“冤大头”愿意出钱,自己还能狠狠地省下一笔呢,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他再度大笔一挥,同意了道教总会的这桩请求。

    唔,既然道教总会帮出了一大笔钱,那么这省下来的资金也就可以用到别处去了。事实上,前阵子上级才刚刚往县城这边发了电报呢,指出下半年八月份的时候,会有一批人数约在五千的淮安府移民行经保德县,去往安塔斯河北岸、乌江源流以南的那片地区定居垦荒,因此保德县需临时准备一批食品、农具、种子、牲畜、衣物、大车、工具等一系列物品,准备支持他们开荒,所费还是不赀的。邵耀光正愁这笔钱从哪里去搞呢,没想到道教总会那帮神棍们却上赶着登门来送钱了,这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了哇。

    对了,计划设在那片区域的定居点一共有四个,分别是:昭阳乡(位于后世瓦卡里亚小城附近)、锦贤乡(位于后世穆伊图斯·卡蓬伊斯小镇附近)、成章乡(位于后世拉戈阿·韦梅利亚小镇附近)、桂山乡(位于后世安东尼奥·普拉杜小镇附近),一共四个定居点,主要位于北方铁路的东侧,虽然离得有些远,但好在南边紧靠着就有一个已有一定规模的保德县在支撑着,开拓起来倒也不算困难,各项物资的补给应该都会比较顺利,因此这才有了国家开拓总局在这里设立四个新定居点,并首批迁移了五千名明国淮安府移民过来的事情。(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