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八章 山东大旱(三)(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侧的济南府近海登陆。到了那时候,只要树起大旗放粮,估计闻讯赶来的灾民没个十万也得有八万吧。

    只不过那样一来,大概就要与清军正面厮杀了,虽然济南府境内他们没有什么得力兵马,但从青州府调兵回援却也不难,因此这个方案成本过高,如果没有绝大收益的话确实不宜实施。而与之相比,小规模地派人上岸,打着商人或其他什么名号,收拢难民出海前往登州,成本确实是比较低的,收益却不一定低,绝对是现阶段最适合的搜罗移民的方法。而且,也不太容易引起清国地方官员的反弹,他们可以更容易地装作看不见,放任灾民自去,更何况在如今这个混乱局面下他们也未必尽知乡间详情。

    “掖县这边已经没什么好看的了,只需按部就班即可。小黄,赶紧收拾下东西,随我去一下南边看看,那里也很紧要呢。”梁向俭收起了折扇,朝自己的秘书吩咐道。

    “明白了,司令,我这就安排去。”黄汉华立刻回答道。

    1665年6月23日,骑着安达卢西亚马的梁向俭大摇大摆地进了平度州城,没有遇到任何阻拦。按照这些年来东岸与清廷方面结下的默契,作为缓冲势力带的莱州府的边界一直很模糊,在该府二州、五县、二卫共九个行政单位当中,府城掖县、即墨县、鳌山卫被东岸军队控制(另外东岸人还在后世青岛海边筑了个胶州堡,故此时莱州有两个胶州城),潍县、昌邑县、高密县和灵山卫被清军控制,这算是划分得比较清晰的。

    但除此之外,莱州府还有两座大城的归属比较模糊,即胶州城和平度州城。在这两处地方,东岸没有驻军、清军顾忌到东岸人也没有驻军,地方政务由清廷委任的官员处理,但东岸的商人过来进行贸易时,也没有任何人刁难、阻拦或征收赋税。甚至有时有东岸官员途经时,清廷方面也会客气地招待一番,时不时地互相传达、接收一些函件,看起来就像是清廷故意保留的两座交流窗口似的(且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满清朝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