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赢家(四)(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你懂的,不会白白做没有太多收益的事情。”萨米尔·优素福说道:“所以,这个时候你们运来的攻城炮和臼炮就能发挥作用了,谢谢你们,东岸人,奥斯曼帝国会记得你们的友谊的。”

    “记得我们友谊的人已在政治倾轧中不知道死了几批了,希望你能活得够久,不然我们的本钱就白下了。”李晴一边笑着点头,一边在心里腹诽着。

    “华夏东岸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友谊,自然是无需多言的,这已经是被历史所证明的。优素福帕夏,感谢默罕默德苏丹与艾哈迈德大维齐的慷慨,我国政府已正式接收了吉布提,这进一步加深了贵我两国间的友谊。放心,我国海军今后会加大在红海方面的巡查力度,绝对不会让海盗干扰到正常的商业秩序的。”李晴一边邀请萨米尔·优素福帕夏到东岸商站内小憩,一边说道:“今后贵国如果在东非海岸或阿拉伯半岛方面有什么利益诉求的话,我国政府也将会予以关注,因为这是朋友间应该做的事情。”

    话说,萨米尔·优素福帕夏回到伊斯坦布尔后,苏丹和大维齐本人都追认了他与东岸人达成的协议,其中就包括将吉布提(边界划分也比较模糊,反正奥斯曼人也从未在那儿建立起实际的统治)转交给华夏东岸共和国统治,因为奥斯曼人认为那个地方压根没有一丁点儿的价值,而且当地的土人酋长也只是名义上听从奥斯曼苏丹的吩咐而已,因此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给东岸人,好换取他们在进攻克里特岛的事情上全力支持奥斯曼帝国——以武器和军资的形式。

    东岸人对获得吉布提也非常满意,其实他们也知道奥斯曼对这个地方的所谓统治,一直只是停留在名义上而已。不过,奥斯曼是东岸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不触及原则的情况下,能照顾还是要适当照顾下奥斯曼人的情绪的,因此便用一笔价值四五万元的货物,从奥斯曼人手里换来了名义,一个可以在吉布提乃至邻近的埃塞俄比亚地区持续开拓、殖民的名义,反正在这个星球上,目前还没人认为这里有什么价值。

    而在获得吉布提的统治权后,毫无疑问东岸人将在这里设立一个小型定居点,该定居点至少拥有一家规模马马虎虎的修船厂、一个农产品补给基地、一座设施完备的海防及陆防炮台体系,以给来往商船、舰队提供补给。而当东岸人初步在这里站稳脚跟后,邻近的格勃特湖西岸的大片盐碱地、盐湖的开发,也就将纳入议事日程了。要知道,这里可是有着储量巨大的天然钾盐呢,这对东岸国内的农业、化学产业发展都极为关键,尤其是翁广安等人一直在研究着的、并已有成果产出的所谓安全火柴项目。

    再者,鉴于吉布提对于红海通道的控扼作用,越到后来,这个基地的作用也将愈发地显现出来,特别是目前东岸人正在极力撺掇奥斯曼帝国在埃及修一条马拉货车轨道的时候。

    嗯,简单来说,就是东岸人希望在红海的苏伊士港到白海的海滨地区,修一条木质包铁的轨道,以供东岸制造的重型货运马拉轨道车行驶,因为这能极大地提高两地间的物资运输效率。而且由于是木质包铁的轨道,埃及地区的气候也比较干旱(这意味着轨道寿命长),这条轨道的运输及维护成本并不算高,非常值得搞一搞。

    不过,目前奥斯曼帝国方面还比较犹豫,一方面是不太关心,政治也比较混乱,另一方面可能在钱上面也不是太凑手,因此东岸人游说几年了一直没啥效果。其实这条总长途不超过200公里的木质包铁轨道,即便算上车辆其一次性投资也绝对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元,奥斯曼帝国每年花在军队上的钱不知道有几百万元,结果却拿不出这笔钱来,也是醉了,尤其是在东岸人表示可以出部分建造资金(当然也必须获得一定股权)的情况下还是如此,那阵的是没有办法了,只能说奥斯曼人死脑筋吧。

    优素福与李晴随后在商站内又商量了一些别的事务,然后才告辞离去,与他一同离去的,还有整整一马车的各色礼物。对于真心实意帮自己忙的人,东岸人从来可不吝啬大手笔砸钱!

    3月22日,在用几天时间处理完毕了积压的重大事务后,李晴又再度登船,前往黑海并抵达了克里米亚汗国的哈吉港——一座由南海运输公司投资并获得五十年经营权的黑海商港。

    哈吉商站的负责人现在已经变成了鞑靼裔的东岸官员马拉提,此人精通汉语、鞑靼语和土耳其语,波兰语、俄语也马马虎虎,兵团堡出身的他对东岸极为忠诚。因此在考察多年后,被任命主持哈吉港商站,同时卡法商站也归其一并代管,几乎可以说是东岸共和国在克里米亚汗国的最高负责人了,可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