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赢家(四)(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几百万元,结果却拿不出这笔钱来,也是醉了,尤其是在东岸人表示可以出部分建造资金(当然也必须获得一定股权)的情况下还是如此,那阵的是没有办法了,只能说奥斯曼人死脑筋吧。

    优素福与李晴随后在商站内又商量了一些别的事务,然后才告辞离去,与他一同离去的,还有整整一马车的各色礼物。对于真心实意帮自己忙的人,东岸人从来可不吝啬大手笔砸钱!

    3月22日,在用几天时间处理完毕了积压的重大事务后,李晴又再度登船,前往黑海并抵达了克里米亚汗国的哈吉港——一座由南海运输公司投资并获得五十年经营权的黑海商港。

    哈吉商站的负责人现在已经变成了鞑靼裔的东岸官员马拉提,此人精通汉语、鞑靼语和土耳其语,波兰语、俄语也马马虎虎,兵团堡出身的他对东岸极为忠诚。因此在考察多年后,被任命主持哈吉港商站,同时卡法商站也归其一并代管,几乎可以说是东岸共和国在克里米亚汗国的最高负责人了,可谓是位高权重。

    李晴这次来到克里米亚,主要是想面见一下格莱大汗,处理一些商业及政治上的事务,比如“鞑靼壕沟”要塞的后续(克里米亚人要求进口长射程的重型火炮,东岸政府刚刚批准),比如卡法铁矿及北部盐场的技术援助(这也是东岸技术扩散的一部分),另外就是最关键的,关于奴隶贸易的问题了。

    说实话,奴隶贸易现在简直成了克里米亚汗国与东岸之间的心病了。早先东岸人因为吃不下克里米亚人提供的战俘和女奴,而想办法引导汗国的封建主们在黑海南岸肥沃的黑土地上开办粮食种植园,甚至还为他们找到了意大利、西班牙的市场。结果却因为最近十余年黑海及巴尔干地区战争频繁,克里米亚数万铁骑频频出动,掳掠了过多的奴隶,使得其国内奴隶的数量始终没有下降,导致东岸不得不暂缓限制奴隶引进的政策,继续大口吃进来自乌克兰、波兰、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乃至匈牙利的奴隶,以平衡奥斯曼、克里米亚与东岸的贸易。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