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势力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大西洋、西印度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在怀远岛(特立尼达岛)、莫比尔河口、佛得角群岛、南非、新华夏岛、澳洲、拉包尔、大溪地以及远东等地拥有据点,需要大量的海军船只来维护这些航线的安全。以东岸现有的海军规模,是远远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因此需要继续大造军舰,扩充海军。
执委会对海军的这个论调简直就是嗤之以鼻,第一时间就给否决了(不否决行吗……),并且表示,即便如同当年的葡萄牙、现在的联合省,对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的海上安全也是放任自流的,因为谁也养不起规模过于庞大的常备海军来维护上述航线的安全,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各个海外殖民地最该做的,就是扎紧自己的篱笆,多建战略储备仓库、多修城防设施,以便在遭到敌人攻击时可以坚持尽量长的时间,最终等到海军前来解围。
执委会和海军部之间的博弈、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以双方各退一步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法国人正在重建的舰队的规模让东岸人有所警惕,并最终促使了执委会的有限让步——海军放弃先前的计划,转而接受执委会提出的开发新一代战列舰,并在未来十年内新建不下于二十艘大小战舰的计划。值得一提的是,执委会同样提出了压缩和平时期海军规模,封存部分战舰、裁撤部分人员的要求,即一些战舰将被除役封存,以减少日常维修、保养花费,同时一艘船只保留核心军官和部分关键岗位(最多不超过全舰额定人员的20),其余人员一律裁撤,以最大程度减少开支。
除此之外,海军也需时不时出门搞一些“外快”,以补贴越来越浩大的军费开支。毫无疑问,这些外快收入是极不稳定的,且很多场合需要陆军配合(这意味着要分润好处给陆军),但多少也是个补贴,长期下来数目也不能说小了。而也只有这样做了,执委会才会同意新的战舰研发及建造计划,毕竟他们得考虑国家财政是不是能够承受得了不是。
这次被从本土抵达欧洲的这十艘船只锁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