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九章 基础工业的进步(一)(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减少了热处理的不确定性,使得容许的切削加工速度上限从12米提高了20米,这可谓是一个机器巨大的进步。尤其还是基础行业的进步,对于整个工业生产体系的好处不言而喻,属于怎么拔高其重要性也不为过的。

    当然如果我们继续往这种锰钢合金中添加钨、铬、钒等金属元素的话,毫无疑问有很大可能研究出新一代的切削工具,继续将切削加工速度从20米提高到每分钟接近40米的样子。不过上述三种元素东岸人甚至目前都无法在实验室中还原,更别提实用化了,因此所谓的“高速钢”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是没有戏了,东岸人能玩好刚刚实用化的锰钢就不错了,想太多无益。

    更何况,即便真的走了逆天的狗屎运搞出了高速钢,那么目前东岸现存的机床能够与其匹配,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机床使用锰钢切削工具都已经很勉强了,缺乏刚度、动力不足、在高载荷和高切削速度下会发生很大的振动(这会极大影响加工效率和精度)是几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设计、制造出匹配新材料的新机床,可是无法充分享受新材料所带来的好处的呢。这一点,目前东岸工业界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并且使用锰钢切削工具的新机床的设计也已经进入中盘阶段了,相信未来就会有结果了。

    所以说,技术的进步真的是循序渐进的。总是先有市场需求,然后有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然后提升整体工业水平(这个过程比较漫长);而在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对新技术提出了要求,如此循环往复,终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技术研发体系。穿越众虽然来自未来,但不可能包打天下,比复原技术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可以让技术持续进步、发展的社会体系,这比技术本身重要多了。

    脱离东岸整体工业水平,拔苗助长搞黑科技的事情,偶尔可以为之,但如果经常做的话,无疑是在限制东岸未来科技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似乎更加可怕一些。(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