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方。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听着周围若有若无的呻吟声——那是受伤倒地的俄军骑兵的声音——刘建国重重叹了一口气,挥手说道:“按照计划,继续向北进发,收复桦树林子乡。另外,派一队骑兵前往永胜乡,探查下情况如何。”
命令很快被执行了下去,而部队则继续前进。2月20日,大军抵达了曾被俄军攻破过的桦树林子乡,两千名持刀挎枪的东岸民兵列阵于外,摆出了一副强攻的架势。
窝在乡场内的是一股人数约在三百上下的敌军,其中哥萨克只有约七十余人,其余要么是充当步兵的俄罗斯农奴,要么是在东岸境内收编的部落民武装,战斗力其实较为有限。
而战斗的过程果然也印证了这一点。当东岸人搬出了8门轻便的火炮便调校完毕后,寨子内的俄罗斯人就已经骚动不已了,他们向外冲了两次,都被严阵以待的东岸步骑大队给打了回去,然后就偃旗息鼓,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接下来就是东岸人熟悉的攻城战了,火炮集中轰击打出缺口,然后步兵跟进突入,扩大缺口。老实说,这样的打法真算不得多高明,但东岸人炮多、枪多、火力猛,摆明了就是拿物资堆你,看你能怎么办?
刘建国对整个战斗过程看得津津有味,也许他以前还未看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呢。不过,他手底下那一票老军官们却看得直摇头,这些民兵的战斗素质确实还有些偏低,与新军第三步兵团等常备军的差距极大,更别说战斗力更强的第七混成营等精锐部伍了。他们这种在东岸军事体系里只能排到三流的部队,确实只能和那些土人打打,遇到大队哥萨克时就没有什么优势了,甚至还可能被对方凭借机动优势给重创,这都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东岸人没让战斗拖延到入夜。在军官和老兵的督促下,这些从各县抽调而来的民兵们用犀利的排枪射击将敌人的空间一步步挤压,然后调来大炮进行轰击。如此蛮不讲理的打法自然让俄国人极为惊惧,他们一门炮都没有,火枪也只有区区数十杆,其他都是冷兵器。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