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这风气开放之地,研究“东学”也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因为总有一些迂腐不堪的人用一种敌意的目光看着这些新事物。如果你碰上一位较开明的地方官,那么也许东学可以在当地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甚至可能还传播得不错;但如果你碰上的是一位满脑子四书五经的迂腐之辈的话,那么你就完蛋了,东学肯定是要受到打压的。
不过饶是情况如此复杂,在如今的苏松常一带,一些教授所谓“东学”知识的学堂也悄然立了起来,华亭县里就有一座。范河曾经去那座学堂内看过,里面在教授圣贤经传、三纲四维的同时,诸如算术、地理、测绘、兵法、体操、商务、外语、地舆学、农学、图画、音乐等东学知识,也是公开传授的。
虽然就这些知识的内容而言,可能还不如范河家中书房里的那些第一手东岸书籍可想而知,这所新式学堂的知识来源应该是倒了几手的,甚至其中一些很可能根本不是来自东岸,而是葡萄牙、英格兰、荷兰的传教士或商人但这终究是在堂堂府城内公开授课了,意义非同凡响,虽然学堂里的学生数量似乎不是很多。
诸如此类的学堂在其他府县也有一些,来上课的多是一些充满猎奇心理的富家子弟,当然也有一些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但占不到多数。这些人,普遍对学习传统经典没太大的兴趣,反而对来自外洋的知识很是喜爱,而这些学堂,其实也是靠这些兴趣爱好者们在撑着了。
而就在范河于书房内研究着东学的时候,东面没多远的华亭县城下,第七混成营的加强炮兵连也刚刚将城门给轰烂。这会,他们正好整以暇地给火炮炮筒降着温,许多手持米尼步枪的士兵们整齐地排列在两侧,目光凝重地看着城门洞后想靠近又不敢靠近的清军营兵,一步步朝前移动着。
每个敢于露头的清军士兵必然都会遭到至少五六枝火枪的集中打击,因此在尝试了几下并死了不少人后,剩下的清军终于一哄而散了,放弃从东岸人手里夺回城门的打算。而城门既失,那么华亭县城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