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销全蜀;江西之鞭炮业、制篾篓业、梳蓖业、金箔业、纸花业、雕刻业,湖北之锡器业、漆器业、养蜂业等等,蜂拥进川,年获利巨多,贼之军需,半仰赖于此……”以上这段话是满清朝廷的官员在经过多年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从中可以看出,川楚间的贸易额确实相当不小,且一直持续了很多年,这进一步加深了满清朝廷上下对吴三桂“其心可诛”的理解。
而湖广的商品在四川热销,反过来讲,这些商人从四川返回时,不可能什么都不带空身回去,事实上他们在四川大量采购特产商品,运回湖广销售获利。比如四川较为发达的制茶业、酿酒业、织绸业、榨油业、碾米业、纸伞业、蜡烛业、制盐业等等,都是销往湖广的大宗商品,同样为四川创造了不菲的收益。
在以往的时候,这些生意基本是四川本地商人在经营着,规模多年以来一直是这个样子。当然他们同样也给吴三桂等四川实际统治者上税乃至孝敬,吴三桂等人也一直没什么意见。不过在战争打了四五年,经济上面逐渐陷入困境之后,吴三桂这会可是迫切地想要发展商业了,说白了,就是想弄钱,好继续武装他的军队,继续南征北战。
而吴三桂之所以像搞商业,除了他本身出身商人家庭之外,说起来其实也有东岸人的一丝助力在内呢。众所周知,随着东岸人快速崛起于中国东部沿海快三十年,这即便是再愚钝的人,也开始研究他们的长处,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够纵横驰骋这么多年而始终没有败落。吴三桂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军阀、四川的实际统治者,对东岸人其实也是一直抱关注态度的,对于他们的各种动向、传闻、书籍乃至其他一切讯息,他也都是在花费代价收集的。
比如,他在通读了一些花费重金收购来的流传于宁波一带的报纸和书籍后,如今对于发展商业获取资金的想法,已经比较认可了。因此,在派人仔细考察了四川的商业环境后,吴三桂打算重点发展制茶业、制盐业和织绸业,然后通过出口至邻近地区获利。
这种事情,吴三桂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