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基建(四)(第1/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的模样嘛。”隆冬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仍然有些未冷的定难镇外旷野上,刚刚晋升骑兵上尉的裴大德,穿着一件呢绒质地的冬季军官常服,看着远方的地平线,说道。

    前方不远处的河岸边,出现了大群移动的“云朵”,裴大德知道,那是本地国营牧场放牧的绵羊。羊的品种是大名鼎鼎的“乌江羊”,抗病、耐腐蹄病,产毛量也马马虎虎,因此非常适合在一些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放牧,比如水草丰美的芦荡河谷地。而在远离谷地的干燥地带,则放牧着一些其他品种的绵羊、山羊受呢绒产业萎缩的影响,现在肉用山羊的比例开始越来越高,产毛的绵羊比例开始下降,没办法,一切以市场导向为主。

    芦荡河沿线其实原本也是有一些小规模的养牛业的,多是从捕捉驯化后的野牛发展起来的。不过在北方潘帕平原上捕牛业越来越兴盛的情况下,巴塔哥尼亚台地区的养牛业瞬间就崩溃了,完全竞争不过,因此现在大家又都乖乖转回去了养羊,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在过去几年内,得益于国内市场的火爆行情,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巴塔哥尼亚台地区,羊群保有量逐渐激增,羊毛、羊皮、羊肉、奶制品的生产规模也与日俱增,生产皮衣、皮鞋、皮袄、皮帽、腌肉、奶酪等商品的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整个巴塔哥尼亚台地区的经济呈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

    在那个时候,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杨明阳、蔡华泽两位主政人的情绪一度极为高涨,开始嚷嚷着要在巴塔哥尼亚修建运输羊毛、水果、皮革、肉奶制品的铁路(如同后世19世纪英国人在巴塔哥尼亚投资兴建了羊毛运输专线铁路一样),进一步发掘整个台地区的经济潜力,为国家创造收益。

    但悲剧的是,这个计划在当时收到了缩减铁路投资大环境的影响,在呈递上去的第一时间就被枪毙了,让杨、蔡二人很是无语。而这次在看到政府扩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他们二人兴冲冲地又往上递交新的一份“羊毛运输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