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少,因此从中临时征募一些有战斗经验的民兵集结起来,然后统一运往牛庄、银海一带登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要知道,只要各县保安团没有正式集结,那么那些民兵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仍是农民,而不是军人。而既然他们是农民,那么当然可以接受别人的雇佣挣钱了!因此,裴大德上尉在想了很久后,最终下定决心找来了两位名叫蔡祖、蔡道的年轻人,让他们统一带领定难、芦阳二县的民兵六百人(每个县出兵三百),乘坐72吨级内河/近海通用型小火轮,前往银海港一带上岸,然后与当地人取得联系,设法与他们签订一份安保雇佣协议,以便能够名正言顺地插手潘帕平原上的事情。
蔡祖、蔡道二人正是北巴塔哥尼亚地区副专员蔡华泽的三子和四子,一个在定难县经营牧场,一个在芦阳县经营果园,也算是当地的头面人物了,更是陆军部名册上的预备役中尉,正儿八经的民兵军官。
裴大德上尉明确告诉他俩,此去不要在银海港多做逗留,那里目前还算安全,而是要主动深入内陆地区的牛栏山乡、牛首乡、获牛乡一带,保护在那儿从事各项工作的东岸国民,同时顺便搜索一下西班牙人设在草原上的军事哨所(其实就相当于临时兵站),看看有没有机会拔掉。因为万一今后西班牙人想明白了,开始以这些军事哨所为基础扩建为垦殖村庄,那么麻烦就大了,还是优先打掉的好。
当然裴大德上尉也指出,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或非常好的机会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对这些哨所动手,避免引起较为惨重的伤亡,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外交事件,给政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过裴大德也另外暗示,“小规模的摩擦”、“不甚严重的伤亡”都是可以接受的,这种事情双方都不会太过在意。
交代完这些后,裴大德又做主从上述两县的武器库内拨了一些枪支弹药给这六百人装备上了,嘱咐他们到了银海、牛庄等地后找当地商民“报销”,相比不是什么难事。如此叮嘱再三后,裴大德便打发蔡祖、蔡道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