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北朝?(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汉中整训部队的清将赵良栋率一万五千新军南下,进入了保宁府,与进入该府的张氏二将(左营的中生代将领张光翠、张景春)所部进行了几次交战,互有胜负。在交战中赵良栋敏锐地发现,张光翠、张景春二人手头有一支人数在七千余的核心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尤其是他们装备超过三十门轻便的陆军火炮,让赵良栋看得差点流下口水——在前面几次战斗中,赵良栋麾下的新军关键时刻吃不住劲,导致溃败,主要原因就是吃了敌人炮火凶猛的亏。

    不过赵良栋麾下的新军到底和旧军不同,已经是职业军人、常年坚持训练的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也远胜旁人,除了张光翠、张景春二人掌握的那支疑似新军的部队。因此,仗着当地士绅、官员的支持,赵良栋徐徐收拢各地的清军绿营,厚集兵力,集中作战,终于稍稍遏制住了顺军在保宁府一路高歌猛进的态势,为清廷保住了保宁府的半壁江山,功莫大焉。

    不过赵良栋若想将张光翠、张景春二人的势力逐出保宁府,却也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无疑就是兵力的不足了。要知道,在他进入保宁府之前,二张已经在这儿攻城略地、招降纳叛,借着吴三桂卧床不起、地方上人心惶惶的有利时机,再打着民族大义的旗号,很是收编了不少原本惊慌失措的吴军官兵了。

    现在,二张麾下控制的人马已经超过了三万五千人——与之对应的是,张能用兵二万余人,刘忠贵的主力部队号称“十万”,其实其中能打的只有一半,其他都是收容的溃兵或者干脆强拉的川中壮丁——且这两个家伙还在各县强征壮丁入伍,部队人数眼看又要进一步扩大,对于手头兵力还不足三万的赵良栋来说,打起来确实不容易。

    赵良栋估摸着,他要想在保宁府一带组织起几次大规模的攻势,并将顺军武装逐出这个位置比较关键的府,光靠自身肯定是不行的了,必须从吴三桂或陕甘那边取得援军。吴三桂那边大概是不可能了,长子吴应麟暗弱,没有主见,诸将骄横,不听调遣,估计要不到几个援兵。而陕甘方向呢,甘肃还得防备青海的回回,陕西最近又被商洛山里冲下来的贺珍父子所部严重威胁,大批兵力被牵制,一时间也分不出什么人马南下。

    自身兵力不足,短期内又找不到足够的援兵,那么赵良栋已经放弃了击破二张所部数万人,光复保宁全府的想法了,转而求起了稳定固守西半部,不让敌人继续西进的目标,也算是比较现实了。

    从以上这些战况便可看出,在吴三桂亲征夔州府结果病倒,并导致全军溃退之后,整个四川的局势就开始向不可抑制地崩坏方向发展了。现在顺军攻城略地、土司造反称王称霸、清军从汉中南下入川,吴氏经营了多年的四川基业竟然有毁于一旦的风险,这怎么能不让吴三桂这等枭雄任务黯然神伤呢?

    照目前的战局发展下去,如果局势不出现重大变化的话,那么四川被顺军左营和满清朝廷瓜分是大概率事件。后面不管谁胜谁负,总之和他们吴家是没太大关系了,四川这个富饶的天府之国啊,看来是要易手了!

    以上这些情报都是东岸派驻在顺国的各外交、商业机构通过种种渠道搜集整理出来的。宪兵司令部的高级情报分析员曾经仔细分析过那些最原始的资料,然后修改了情报中很多自相矛盾的部分,最后撰写出了这么一份报告,基本和事实也相差无几了。

    刘伏波少校是鄂霍次克海分舰队的司令,是远东三藩毫无疑问的高级官员,因此自然有权限查看那些资料,因此对如今湖北、四川的乱局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对廖逍遥加大对顺国武器、军械的供给力度表示理解——不就是输血嘛,清国人通过海外贸易不但买了大量武器,同时也雇佣了很多军官和技术人员,这对于本国武器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军队战斗力的提升,都非常关键。而清国人都这样了,东岸方面除了继续帮忙整训银枪效节军及其他一些精锐部队外,武器、军资的供给素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要知道,为了配合陕甘方面挽回四川局势的努力,襄阳大营的清军最近数月内动作频繁,物资调拨也一车接一车的,看起来就是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模样。顺国皇帝李来亨对此自然不可能不了解,他一面抽调中营、后营精锐人马部署到长江一线,一面下令设在长沙、衡阳、巴陵三地的兵工作坊也开足马力,利用东岸人出售的一些水力机床满负荷生产各类器械供给前线,应对战争的决心也相当坚定。

    李来亨有信心,凭着中营、后营、前营(前营总权将军原本是高一功,后来其去世后将军队叫给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