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多是上次谈过的两国在远东边界划分的问题,这次沙皇本人补充了一些细节,因此蔡振国又让两名翻译写起了文稿。
这个时候,米罗万诺夫也额外谈了一些别的东西,重点突出了俄罗斯帝国对于和华夏东岸共和国达成和平协议的积极态度,只听他说道:“阿历克谢沙皇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前往远东传令,其中色楞格斯克的费奥多尔·乌沙科夫被告知要他和臣服于东岸人的通古斯人和睦相处,不要做任何使他们心生怨恨之事;涅尔琴斯克的托尔布津得到命令,尽快拆除靠近阿尔巴津城的一些野外设施,木房均要烧毁,枪炮弹药、粮食药品和军役人员全部撤退到涅尔琴斯克要塞。”
“另外,赖上帝恩佑、托沙皇陛下洪福,我们还出兵击退了前来劫掠即将归属贵国的土地上布里亚特人、达斡尔人聚居区的蒙古人。骁勇的哥萨克们与他们战斗了很久,这才将这股蛮子彻底击败,而这都是我们义务所做的,为的就是不致于与贵国产生误解,延误和谈达成的时间。”米罗万诺夫又补充说道:“今后划定疆界后,如果双方无异议,同样可以组建一支联合部队扫荡那些贪婪的蒙古马匪,保障各自土地上的安全和贸易的畅通。”
蔡振国听了频频点头,心里思忖如果这米罗万诺夫说的都是真的的话,那么俄国人在这事上确实做得够地道,诚意满满没话说。看起来去年及更早之前所做的工作都起了成效,现在俄国人也意识到与东岸人的气候寒冷、渺无人烟的远东争来争去确实没意思,从莫斯科派兵到阿尔巴津得走一年时间呢,若不是当地已经有了很多殖民城镇及沙皇的子民的话,罗曼诺夫王朝可能都没兴趣继续保留那片土地,虽然那些通古斯人每年都能提供大量高质量的毛皮,早些年(在对英、对荷贸易没发展起来的时候)甚至占到了俄罗斯对外贸易收入的三分之一。
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应当已经确定将扩张的重点挪到了立陶宛公国旧地及南俄平原上了。在这两个方向,他们都能分别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获得出海口,就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