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新政策,新引导(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指责蔗糖这种堪称暴利的东西铺天盖地出口,只会让大量资金从工业领域撤离,进入到这个泡沫已经铺天盖地的行当中,攫取巨额利润。而一旦这些资本尝到了热带商品高利润的甜头,那么谁还愿意继续坚守利润相对较低、辛苦又肮脏、研发投入巨大、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工业领域?

    要知道在一百年前,联合省在纺织、造纸、印刷、造船等工业领域的水平是超过英格兰人的,可阿姆斯特丹相继击败熱那亚、布鲁日等城市,成为西欧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荷兰人垄断了诸多贸易后,大量资金投入到了贸易和航海领域,国内各项产业日渐凋零。以毛纺织业为例,纺织城莱顿市原本是从英国进口羊毛和粗呢,加工后制成各色精制呢绒再出口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但在17世纪,荷兰人已经基本放弃了自己生产呢绒的努力,转而从英国直接进口成品,这无疑使得英国毛纺织业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一跃成为英格兰六大经济支柱之首。

    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同样如此,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因为有殖民地提款机的存在尤其是印度这个提款机貌似余额无限其国内的工业企业完全没有改进工业技术的,总是凑合凑合就算了。这其实不怪他们,因为提升工业技术是漫长而痛苦的,如果不是没有其他路子可走,谁也不愿意挣这辛苦钱,德国人不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殖民地而只能埋头发展工业,提升技术水平么?

    如今东岸渐渐也有这个苗头了。新华夏岛热销的咖啡、可可、胡椒、香草、蔗糖在上一波行情中赚足了利润,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中,甚至还有外国资金。这事情其实本来是好事,因为资金涌入新华夏岛,无形中也增加了岛屿的开发程度,不过坏处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工业领域的投资额有所下降。要知道,东岸这个国家的工业技术进步,光靠政府和国营企业投资那是远远不够的,私人资本也要快步跟上,比如一条生产线,核心企业是国营大厂,但配套的、上下游的往往是私营小厂乃至小作坊,这些配套企业的技术不进步,那将极大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