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巨额的贸易收入。而这些收入,基本都让俄罗斯人用来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雇佣更多的西方军官和技术工匠、购买更多的先进武器或设备上面了,这些又反过来加强了俄罗斯帝国的实力,使得这个国家进入到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之中。
作为不多的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华夏东岸共和国自然也在俄罗斯的贸易景气期内捞取了一定的好处,特别是各类五金制品、劳动工具、刀具齿轮刀头等机械制品,在俄罗斯国内需求量很大,出口额逐年递增,从侧面反应了俄罗斯国内旺盛的生产力。
这些贸易数据,作为驻欧全权特使的高文刚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再加上他上位前长期在奥斯曼帝国担任大使,对俄罗斯这个奥斯曼的邻国自然也了解多多,因此对这些改革和贸易数据背后的东西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他曾经多加照拂的克里米亚汗国的未来感到了一丝担忧。
克里米亚汗国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别看人家是草原政权,可历史上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国防安全方面有着独到的认识。联合立陶宛大公打金帐汗国,联合莫斯科打波兰,联合衰弱后的波兰反打俄罗斯等等,各种合纵连横玩得飞起,原则就是联合次强打最强,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可他们唯一搞砸的事情就是没能遏制俄罗斯的崛起,这造成了如今一连串的被动,以至于渐渐到了不依赖奥斯曼人就不能对抗的地步,独立性日益丧失。
而也正是看到了俄罗斯的日渐崛起以及渐渐打开的庞大贸易市场,东岸人从多年起就开始与这个国家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以保持影响力,使得可以在关键时刻左右俄罗斯的政策走向。如今,随着阿尔汉格尔斯克枪炮修理厂、小星星造船厂的稳定运行,莫斯科、圣尼古拉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商站贸易量的日渐增加,东岸人对沙皇来说也越来越重要,以至于沙皇都已经给远东的官员们训令,不得再轻启战端了,这从侧面证明了东岸人的影响力的存在。毕竟,对沙皇俄国来说,在远东开战军事上可能的受挫是一回事,在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