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败而回。再加上西乌克兰境内许多哥萨克首领们向奥斯曼帝国官员抱怨其为人暴躁易怒,动辄当着士兵的面打骂下属,且为人残忍,在民间横征暴敛,激起了大部分人的反对,因此小赫梅利尼茨基未来的下场,看起来不会很乐观,搞不好就是身首异处的结局。
作为在奥斯曼帝国耕耘数十年的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马拉提,对于这个国家的动向始终保持着最密切的关注。早在上上个月(1680年9月),他还专门抽空去了一次克里米亚半岛,与新近登位的大汗穆拉德·格莱进行了一番长谈,最终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消息,都写成了情况汇报发给阿姆斯特丹的高文刚。
马拉提最关心的已经不再是贸易问题。奥斯曼帝国如今这个操行,国内通货匮乏,钱荒日益蔓延,生意比起以前下降了很多,除了一些军品还在进口外,其他都大幅度削减,比如前些年在奥斯曼帝国销售还颇为强劲的染色布就已经连续数年大幅度下滑了,再比如今年奥斯曼帝国取消了大约五百辆东式重型货运马车的单子,连定金都不要了,足以说明这个国家被战争拖累到了什么程度——令奥斯曼帝国伤亡了大约四十万人、持续很多年的克里特岛战争当是罪魁祸首。
马拉提大使现在最关心的,已经上升到了奥斯曼帝国的战略抉择和国家安全了。他在奥斯曼生活多年,对如今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变化非常清楚。以帝国核心武力加尼沙里军团和斯帕西军团为例,持续数十年的大规模清洗打散了这支军队的魂魄,虽然与东岸的贸易改善了他们的装备,但敌人的装备同样在增强,战斗力方面的进步更是不容小觑——以当年的拉杜河之战为转折点,从那以后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奥地利人面前就已经没任何优势了,甚至还略占下风——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马拉提大使对奥斯曼帝国国内经常有人谈论的不要管奥地利人的警告,全面进军匈牙利的论调十分忧虑,担心这会演变成事关全局的大战。
很明显,在这样规模的大会战中,马拉提担心奥斯曼帝国会遭受到军事上的重创,进而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