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内心里已经将这个村长的话批成了妄语:不习经典、不读诗书,不经圣人教化,人皆善逐利,喜铜臭,如何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赵初彦是万万不愿承认这一点的,因为一旦承认了这点,就意味着东岸人的“教化”起了作用,使得普通百姓的觉悟也提高了,这样反过来推论,岂不是东岸人所学习、所追求的东西是正确的,而朝鲜人所坚持的儒家经典是错误的么?这怎么可能!怎么可以!因此赵初彦认定这个村长在吹牛皮,虽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已经产生了那么一丝怀疑。
马车很快驶过了灯火辉煌的街道,然后拐进了一个相对热闹的院子内,已经先期赶来这边订餐的东岸外交人员已经等候多时了。到了这个地方,赵初彦也不好再说什么让大家都不高兴的话了,而是言笑晏晏地和几个陪伴多日相熟的东岸外交官员打招呼,并难得大气地表示今晚这顿由他出钱,这当然是被东岸人婉拒了。
晚上的宴会倒么给赵初彦及几位佐二官员太大的冲击,毕竟他们在朝鲜王国也是两班贵族,山珍海味吃得也多了,对东岸人弄的一些菜色也不以为意。充其量觉得他们果然豪富,菜肴里金贵的香料、蔗糖等调味品放得比较多罢了,但这点确实在他们的理解之内。
宴会上唯一给他们带来冲击感的仍然是明亮的煤气灯。东岸煤气公司研发的这种照明系统如今已经到了第三代,不但以前易出现的异味被消除掉得几乎问不出来,就连噪音都小了很多,稳定性也要比以前更佳,因此即便朝鲜人已经见过几回了(朝鲜人小气,订的最便宜的宾馆房间确是没有煤气灯),但每见一次都要被吸引一回。赵初彦甚至琢磨着,等将来启程回国之前,是不是也问东岸人订购个几套带回汉阳城,进献给宫廷的话,一定会让自己的圣眷更隆一些。
席上有人问起了如今朝鲜人丁几何、经济发展得怎么样。赵初彦虽然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喜欢(他还是更喜欢与东岸学者进行义利之辨),但还是如实回答了,称朝鲜人口六百万有几,粮食、蚕桑等国家根本近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