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大。
由此可见,华夏东岸共和国如今的运力已经紧张到了什么程度。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状况,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制约。君不见,1月份前往苏伊士港的五艘船总共只携带了十二万匹棉布,离双方当初约定的每年二十一万匹足足差了九万匹,这主要还是受限于运力不足。
因此,李毅率领的这支四船编队不可能无限制地停留在这里,他们还将趁着接下来厄加勒斯角海域风平浪静的大好时机,加大河中港与安齐拉纳纳之间的运输频率,争取将更多的人和物资抢运到这边来,以充分利用接下来几个月的少雨季节,先将这边搭个轮廓出来。
关于李毅的想法,目前寿道士、凯尔、佩索宁、莫大山等人也是知晓的,因此他们干脆也不管海湾内停泊的那些船,在花了几天时间陆续将船舱内的物资都卸下来存放到岸上的简易货仓后,便再次埋头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作。
5月8日,就在李毅的船队即将离开安齐拉纳纳湾,朝南航行返回河中港时,最初的登陆点附近已经陆陆续续搭起了几十座帐篷和大量的简易木板房。帐篷是用来给人居住的,而木板房则多是厨房、仓库、澡堂、哨所之类的建筑。
这几天的天气也相当给力,每年11月-3、4月份常见的雷雨天气也没有出现,因此奴隶们这几天来的工作还是取得了相当进展的。首先,他们成功地在登陆点南方清理出来了一片空地,与登陆点附近原本的海岸连成了一片,面积大约有二十亩左右。这片区域地势较高,不惧雨水堆积,将来可以以此处为核心修建主城区。如果修建城区的时候处理好下水设施的话,这里每年约1500-2000毫米的降水量也不是那么难克服的事情。
清理空地时清理出来的大多是一些低矮杂木,没什么实用价值,莫大山将他们收集起来与割来的杂草堆在一起,每天晚上烧着以产生浓烟用来驱蚊,效果还不错。
在这片低矮的树林后面,沿着平地往内陆延伸,是大片大片的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