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霸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63悄然改变的格局(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斗志,可双方的火力差距进一步扩大,也是一个原因。

    在1941年的上半年,德国后方工业生产,为前线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各种布料,包括伞兵的降落伞、海军用的帆布、陆军用的伪装网等等。

    至少在陆军方面,整个第三帝国的工业生产欣欣向荣,甚至有些物资生产的总量,比此时此刻的美国还高。

    根据历史学家后来的统计,整合了欧洲工业能力的德国,或者说整个轴心国集团,在1941年9月左右的产能,达到了全世界总产能的30以上。

    而同一时期的美国,依旧占据着全世界至少45以上的总产能。不过此消彼长之下,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工业实力差距,正在明显的缩小。

    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可反映的情况却让人无法忽视。尽管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惨重,但是美国依旧是无法被动摇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在轴心国汇聚了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大半个法国和大半个英国之后,依旧还是无法在总产能方面超越美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有元首李乐的全力支持,还有赫斯的农业发展以及各地石油资源作为后盾,施佩尔这个统筹学大师,还是把德美之间的差距,缩小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至少从产能这个数据指标上来看,德国终于有了和美国一战的底气,世界格局也终于有了被撬动的痕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