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顾虑【二合一】(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认他们为自己的后嗣,他们的名讳,将会以耻辱的方式留在史书之上。

    尽管杜宥如今年事已高,别说祖父辈、就连父辈亦早已过世了十几二十年,但此时此刻,他仿佛能感受到一种错觉即祖辈、父辈的英魂,愤怒地在耳边咆哮:竖子,你焉敢坐视不顾,使发生那般之事?!

    “杜大人?”

    “杜大人?”

    在礼部尚书杜宥面色惨白,身形摇摇欲坠,左右的官员连忙扶住这位老大人。

    而此时,吏部尚书郑图仍在辩解着:“大梁学宫可以搬迁至洛阳……冶城亦同样,至于大梁城外的王陵,具体位置仅仅只有宗府得知,诸国联军又岂会知晓?前往打搅我大魏历代先君的长眠?”

    “万一呢?”兵部尚书陶嵇忍着气说道:“再说大梁学宫与冶城,大梁学宫暂且不说,且说冶城……冶造总署在冶城经营了十几年,岂能说搬迁就可搬迁的?冶城库藏内的那些技术文献,乃是我大魏无数匠人的心血,难道要为此毁之一炬么?那可是……”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忽然戛然而止,旋即,整座宫殿亦立刻寂静了下来,简直落针可闻。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魏国的君主赵润,此时已经看罢了从前线送回来的那些战报,缓缓地站了起来。

    不得不说,赵润在魏国的威势确实无人可及,他只是从王位中站了起来,并未有任何表示,就惊地殿内的诸大臣立刻停止了争吵,纷纷低下头,不敢复言。

    但是,魏王赵润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表示,他只是将手中的那几份战报随手丢在龙案上,旋即缓缓地走向了殿门处。

    “陛、陛下……”

    待等赵润即将走到大殿门口时,礼部左侍郎朱瑾终于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您哪里去?”

    只见赵润停下脚步,回头淡淡说道:“诸爱卿接着争吵,朕出去走走。……不用送了。”

    说罢,他带着大太监高和,头也不回地迈出了大殿。

    见此,殿内的六部尚书与左右侍郎们,面面相觑。

    尽管在说这番话时,赵润的脸上犹带着几分淡淡的笑容,但不知为何,看着这份笑容,殿内诸大臣却感觉心头一阵乱跳。

    负背双手、沉默寡言,赵润一路缓缓走到了甘露殿,来到了他平日里最常呆的书房。

    期间,大太监高和频频侧目观瞧面前这位君主,他感觉地出来,虽然这位君主暂时并未表现出来,但事实上,这位君主的心中恐怕是早已被怒火所填满。

    事实证明,大太监高和的判断分毫不差,只见赵润在回到书房后,负背双手站在书桌前,立了大概有十几息的工夫,旋即,就看到他忽然伸手操起了书桌上的一只镇纸玉蟾,将其狠狠地砸向墙上,只听啪地一声,那只价值不菲的墨玉玉蟾,当即裂成数块。

    “噗通”

    大太监高和以及殿内的几名小太监,立刻跪倒在地,用略显颤抖的声音劝说道:“陛、陛下息怒。”

    而此时,赵润则恶狠狠地喘着气,旋即,又深深地吸了口气,逐渐将心情平复了下来。

    “收拾一下。”

    赵润淡淡吩咐道,旋即便走到书房内的一张躺椅上坐了下来,闭目养神。

    “是,陛下。”

    大太监高和暗自松了口气,立刻用眼神示意殿内的小太监。

    那几名小太监的动作很麻利,片刻工夫就将砸碎的玉蟾碎片扫走了,并且,又捧来了一只几乎一模一样的墨玉质地的玉蟾镇纸,摆在书桌上原来的位置。

    书房内,很快就归于平静,就仿佛赵润方才的失态全然不曾发生过。

    但只有赵润自己才最清楚,方才他几乎快气炸了。

    并不是因为诸国联军攻陷了半壁颍水郡,顺势进逼大梁,也不是因为诸大臣在宫殿内争吵不休,他只是无法释怀于自己的判断失误而已。

    先覆亡韩国、释放大魏半数以上的精锐,这个策略总得来说是没错的,毕竟这也是他魏国唯一一个能化被动为主动的机会反之,若继续跟韩国僵持,那才是万劫不复。

    赵润唯一的失误就在于,他错误地估计了以楚国为首的诸国联军的反应速度。

    事实上,就连他也想不通,此前明明按部就班攻打他魏国的楚水君,怎么突然间就加快了进攻的力度呢?就仿佛……对方已经得知他魏国的精锐目前大多都已投入对韩国的战争。

    按理来说,楚水君不至于这么快就得知韩国那边的战况才对。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