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2章:借刀杀人(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熊琥麾下兵将的死活,与他何干?

    果不其然,虽然有秦军相助的相氏一族,很快就取得了优势,但随着巴氏一族请来了平舆君熊琥一方的军队,相氏一族立刻就被打回了原形。

    更糟糕的是,秦军当时已经得到了阆中,根本无所谓相氏一族的死活,于是乎,相氏一族被西郢君熊焘与楚将斗廉打得节节败退。

    对于,楚水君亦有些恼恨,因为他此前的计划被全盘打破了。

    不过最最让他感到意外的,还是前一阵子平舆君熊琥亲自出面,说服秦军与楚军停战。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王戬为首的秦军,将与平舆君熊琥为首的楚军共同瓜分巴国,意味着除二者以外的其余势力,都将被秦楚双方联手排斥。

    也意味着,秦军放弃了相氏一族这块曾经用来叩开巴国大门的敲门砖,有意借楚军的手,将相氏一族铲除。

    「非秦即楚」,这即是巴国现如今的境况。

    果不其然,在与秦军达成协议后,西郢君熊焘与楚将斗廉,便大肆进攻相氏一族,将前一阵子势力已超过巴氏一族的相氏一族,在极短的时间内又打回了原形。

    面对楚军的进攻,相氏一族节节败退,最终逃入了北边的深山躲藏。

    意识到相氏一族大势已去,楚水君立刻抛弃相鱳,投奔当时驻军在「临江」的楚将斗廉。

    斗廉乃是楚国的老将,经历过「四国伐楚」、「五方伐魏」、「诸国伐魏」等几场动辄数十万规模的大战役,最早乃是楚国相城守将南门迟帐下的将领,后来南门迟投奔魏国后,斗廉便调到上将项末帐下,待等项末在雍丘战死之后,又调到新晋三天柱、新阳君项培的帐下,也就是说,此人并不是平舆君熊琥一系的楚西将领,未必会听从熊琥的指示。

    事实上,其实西郢君熊焘也并非事事听命于平舆君熊琥,但熊琥在楚西经营了那么多年,关系亲近,楚水君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测试西郢君熊焘是否对平舆君熊琥唯命是从。

    果然,斗廉这位楚国将领,并不清楚楚水君跟平舆君熊琥、溧阳君熊盛之间的矛盾,他对于楚水君身在巴蜀感到非常惊讶。

    于是,楚水君便将他前来巴国的目的告诉了斗廉,即楚王熊拓要求他戴罪立功,夺取巴蜀。

    因为楚水君有楚王熊拓的王令,斗廉深信不疑,便将楚水君放入了「临江」,并派人将平舆君熊琥禀报此事。

    熊琥得知此后又惊又怒,惊的是,楚水君这厮居然还敢胆子出现在他面前,怒的是,楚水君曾教唆项氏一族截杀他与芈芮一行人。

    可问题是,楚水君现身临江的事,已被斗廉麾下许多楚军兵将所知,一时间熊琥也不好下手。

    别看就连楚国的丞相、溧阳君熊盛都暗中叫平舆君熊琥铲除楚水君,但这是楚国内部高层的斗争,自然不好弄得人尽皆知,毕竟从明面上来说,除了楚王熊拓以外,没有人可以取楚水君的性命。

    但眼下,由于猜测到魏人张启功或会派人劫走巴鷿,平舆君熊琥忽然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借魏人之手铲除楚水君的机会。

    于是,他立刻派人召来了楚水君。

    两日后,楚水君应邀而来,从临江抵达了江州。

    当着西郢君熊焘等一干不知情的楚将的面,平舆君熊琥与楚水君丝毫没有露出对彼此的杀意,相信不知情的人,或许还会以为二人关系亲近。

    在一番寒暄后,平舆君熊琥便对楚水君说道:“我已与秦国达成协议,巴国这边的事暂时告一段落,楚水君留在巴国也无大事,不如先回国吧。”

    虽然楚水君并不想就此回国,但奈何势力不如平舆君熊琥,他也无可奈何,只能点头。

    见此,平舆君熊琥又说道:“对了,既然楚水君要回国,不如就与巴鷿一行人同行吧,巴鷿此人,身份尊贵,切记不可出了差错。”

    一听这话,楚水君微微色变,他岂是猜不到平舆君熊琥的歹意?

    明摆着平舆君熊琥这是想再弄一出途中派兵截杀他的戏码,对他之前种种行为的报复。

    遗憾的是,西郢君熊焘是平舆君熊琥名义上的部下,而楚将斗廉,很大程度上又得听命于熊琥这位主帅,根本没人为楚水君说话,因此楚水君哪怕知晓平舆君熊琥不安好心,也只能答应。

    事后,熊琥召来了麾下将领「陈礼」,私下对后者做出嘱咐,倘若张启功一方的魏人果真袭击了楚水君、巴鷿的队伍,那么,他要求陈礼做两件事:其一,抛弃楚水君,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