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2章:昭武十年(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过鉴于当时他正回头攻伐苴国,便暂时没有跟驻守巴国的楚将斗廉产生摩擦。

    九月时,秦国王都咸阳派士卿「张若」前来蜀国担任蜀相,在途中拜访了王戬。

    期间,王戬便对张若说道:“楚国已失去巫郡、西郢两地,或不能抵挡魏国许久,我欲收回巴国,不知咸阳那边作何打算?”

    张若回答道:“在下此番前往蜀国赴任,并未带来咸阳对将军的命令,在下只是觉得,以将军的勇武与谋略,收回巴国不过是覆手之间,但此举或将加促楚国的溃败。”

    听了这话,王戬深以为然。

    毕竟驻军在巴国的楚将斗廉,其麾下不过寥寥数万兵力而已,且其中半数是不堪大用的粮募兵,若他王戬挥军攻打巴国,轻易就能击败斗廉,彻底占领巴国。

    但问题是,楚国若失去了巴国,自然会加促溃败,为一点小利而使楚国加促溃败,被魏国覆亡,这岂不是变相帮助了魏国?

    于是,王戬亲自写信给驻守巴国的楚将斗廉,表示愿意协助斗廉夺回「巫郡」、「西郢郡」,再次打通楚国与巴国的联系。

    此时的王戬,当然不会料到楚国接下来会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被魏国打地迁都,且丢掉了大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倘若他提前料到此事,相信就不会再做无谓的‘支援’,保准会先拿下巴国再说。

    反正楚国已注定覆亡,一个覆亡的国家,还需要巴国做什么?

    数日后,在收到王戬的书信后,楚将斗廉倍感意外,意外之余亦倍感欣喜。

    毕竟他此前已经做好准备,倘若王戬在覆亡苴国后欲撕毁协议,那么,他便将驻军在西郢郡的魏军放入巴国,叫秦魏两军‘恶狗争食’,打个两败俱伤。

    没想到,王戬非但没有夺取巴国的意思,反而主动提出帮助他楚国的建议,这让斗廉莫名欣喜。

    哪怕斗廉其实心中也明白,明白王戬‘帮助’他楚国的目的并不单纯,但不管怎么样,在秦国的王戬与魏国的伍忌两人当中,他暂时还是选择了前者。

    九月前后,秦将王戬兵出巴国,进攻西郢郡。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驻守在西郢的魏将伍忌为之一愣。

    他也没想到,王戬放着巴国这块‘鲜肉’不取,居然打他西郢的主意。

    “他(王戬)要战,那就战!”

    伍忌冷笑着对其部将说道。

    虽说长信侯王戬乃是秦国的名将,但伍忌可不会畏惧前者。

    在他心中,唯独他魏国的君主赵润,才值得他敬畏。

    王戬?哼!

    九月十五日,秦将王戬与魏将伍忌在「夷陵」一带撞见。

    时王戬麾下有八万秦军,且刚刚覆灭蜀、苴两国,士气高涨。

    而伍忌麾下呢,则只有近两万商水军与三万西郢楚军——也就是西郢君熊焘投降之后被他收编的楚军。

    二人在夷陵一带展开了一番恶战,当时王戬吃惊地发现,他麾下士气如虹的八万秦军,竟然愣是无法战胜对面的伍忌。

    王戬并不知晓,虽然伍忌麾下只有两万商水军,可这两万商水军,乃是商水军的精锐,像冉滕、项离、张鸣等商水军的骁将们,此刻皆在伍忌的麾下,王戬想要击败这样一支精锐的商水军,可不是那么容易。

    在受到阻碍之后,王戬派人请来楚将斗廉,希望斗廉出面策反伍忌麾下的楚**队,即西郢君熊焘先前的部将。

    斗廉接受了王戬的提及,遂在王戬与伍忌二度交锋时,于阵前喊话,试图挑唆伍忌麾下的楚兵临阵倒戈。

    但出乎意料的是,西郢君熊焘的那些部下,根本没有搭理斗廉的意思。

    皱着眉头思考了半响后,斗廉这才恍然大悟:他娘的,老子忘了那伍忌其实也是楚人出身!

    不错,这正是西郢君熊焘那些部将没有听从斗廉的教唆而临阵倒戈的原因,就因为魏将伍忌也是楚人出身,这使得伍忌在收编西郢君熊焘的部下时,非但没有出现阻碍,相反异常顺利。

    此前各为其主没有办法,而现如今,就连西郢君熊焘都投降了魏国,后者的那些部将们,岂会不牢牢抱着伍忌这棵大树?

    这些人会因为斗廉的教唆而临阵倒戈?怎么可能!

    不同于秦人,近三十年来,楚人已被魏国打得畏惧不已,要说曾经中原诸国谁最了解魏国的实力,相信绝对不是与魏国发生了四场国战的韩国,反而是楚国。

    别忘了,先有「五方伐魏」时的寿陵君景舍,后有「诸国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