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5章:魏秦之战(二)(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田耽还记得他当初年轻时跟随齐国先王吕僖出征楚国,那时楚国虽屡屡战败,但归根到底,只不过楚国不想跟齐国打,是故送了几批粮募兵给齐军杀而已,反正在楚国人命贱得很。

    至于像项末当时驻守的符离塞,齐军尝试攻打过无数回,可惜都没能夺下那座关隘。

    说起来,虽然无缘跟寿陵君景舍、西陵君屈平二人一战,但是项末,田耽倒是曾多次与其交手,且从未讨到什么便宜。

    是故,哪怕是像田耽这般高傲的人,亦承认项末能与他平起平坐。

    然而,待等项末亡故,代替项末成为楚国上将的新阳君项培,却是逊色许多,虽然在去年的战争中,田耽并没有直接与新阳君项培交手,但他亦通过战报,得知新阳君项培被司马尚、桓虎等人击败,且一败再败。

    虽说击败新阳君项培的司马尚、桓虎二将,亦是功勋赫赫的猛将,但田耽还是觉得,新阳君项培与项末相差太远。

    在项末死后,堂堂的楚国,竟然再也找不出一位优秀的统帅,这着实令人感到感慨。

    或许真如世俗所笑谈的那样,楚国的贵族早已没落,再也不会诞生优秀的人才,而非常尴尬的是,在楚国平民中诞生的优秀将领,却因为楚国的不重视,而陆续流入了魏国,使得楚国人才凋零。

    摇了摇头,田耽询问魏王赵润道:“陛下,秦国有能匹敌项末的人物么?”

    “有!而且不少。”

    魏王赵润点点头,旋即如数家珍般讲述道:“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嬴镹、渭阳君嬴华,皆不在项末之下,还有王陵、王龁、张瑭等诸多良将……”

    听闻此言,乐弈低着头阅览战报,毫无异色,不过田耽、田武二人脸上,却露出了兴致勃勃的神色,显然是在期待与秦国的军队交手。

    当日在宴席间,乐弈与田耽各自选择了支援的方向:由乐弈前赴河西郡,对阵秦国的武信侯公孙起;而田耽则前往三川郡的西部,协助安平侯赵郯抵御秦国的阳泉君嬴镹。

    至于唯一落下的河套地区,因为那里有廉驳、乐成、韩徐三位曾经在韩国时的同僚在,乐弈不认为会有什么闪失。

    要知道,以廉驳为主将、乐成为副将的前太原军,那才曾经屡次吊打林胡与匈奴的,处于巅峰实力的太原军。

    在这支太原军面前,纵使是李睦,纵使是他乐弈,怕也要退避三舍。

    次日,朝廷提前犒赏了乐弈、田耽、田武几人率领的军队。

    犒军三日后,乐弈便径直率领军队前往河西郡,而田耽跟田武、田恬父子,则率领军队前往三川郡西部。

    由于距离的关系,最后还是田耽率先抵达三川郡西部的「函谷」。

    驻守函谷的守将,即安平侯赵郯,此人最初担任「雒阳尉」,执掌雒阳的治安,直到第二次中原诸国混战的末期,由于秦国对魏国不宣而战,且试图派兵从三川郡袭击魏国都城雒阳,安平侯赵郯当时便毅然率领私军驻防函谷。

    随后不久,庞焕率领镇反军来援,协助赵郯击退了秦军。

    虽然这次有惊无险地击退了秦国,但秦军的这次偷袭,亦给雒阳朝廷敲响了警钟,不久之后,朝廷就决定在函谷建造一座关隘,防止西边的秦国故技重施。

    而督造函谷关隘的将领,即是安平侯赵郯。

    当时安平侯赵郯尚兼着「雒阳尉」的官职,不过待函谷关建成之后,他便正式成为驻守函谷的将领,庞焕麾下的镇反军,亦在魏王赵润的授意下编入了赵郯的麾下,至此,镇反军归属安平侯赵郯统领,以满编五万、实际兵力近四万的数量,驻守在函谷关。

    正因为赵郯麾下兵力不少,因此,当阳泉君嬴镹率领秦军攻至函谷关时,短时间内亦难以叩开这座关隘。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阳泉君嬴镹暂时难以攻克函谷,但安平侯赵郯想要击退这支秦军,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安平侯赵郯的性格,与燕王赵疆颇为相似,皆是豪迈直爽的男儿,胆魄有余、计略稍缺,这一点从他跟阳泉君嬴镹交战的战报中就能看出来,几乎都是直来直去,最多加个夜袭,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若非有函谷关在,却赵郯麾下又有南梁王赵元佐与庞焕几人训练的镇反军在,说不定阳泉君嬴镹早已攻入了三川腹地。

    抵达函谷关后,田耽主动放低了姿态,毕竟安平侯赵郯怎么说也是赵氏王族子弟。

    不过出乎田耽意料的是,安平侯赵郯虽然是王族子弟,但倒也不是那种喜欢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