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8章:昭武十三年(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如何引导舆论。

    在看完《寿陵君景舍篇》后,寿陵君景云很满意,因为小说家们将其父景舍描绘成了壮志未酬的楚国忠臣,且结局「自觉愧对楚国而自刎于楚水」,亦还原了真实。

    唯一被扭曲的地方,只是寿陵君景舍战败的原因。

    真正的历史,是肃王赵润与禹王赵元佲联手击败了寿陵君景舍,不存在任何的阴谋诡计,但是为了掩盖「寿陵君景舍为何不撤向楚西」的原因,小说家们将其归罪于固陵君熊吾与楚水君——即是固陵君熊吾嫉妒寿陵君景舍的才能,遂联合阴险小人楚水君,故意拖寿陵君景舍的后腿,害得寿陵君景舍功败垂成,战败后自刎楚水。

    在看到这段时,固陵君景云思忖了片刻,旋即便翻了篇。

    眼下的他,只求保住父亲的名声,至于固陵君熊吾与楚水君因此背了黑锅……

    这与他何干?

    新阳君项培也很满意。

    毕竟在轶谈中,他项氏一族子弟几乎全部都是正面角色,从项末、项娈兄弟再到汝阴君项恭、项兴父子,包括他项培在内,都是以楚国的直臣忠将来描绘。

    邸阳君熊沥也很满意。

    虽然他兄长邸阳君熊商被魏人诋毁地相当厉害,但是他熊沥,却是作为正面角色被描述,这姑且也算是正反相抵?嘿!

    除此之外,再比如平舆君熊琥、溧阳君熊盛等等,这些楚国贵族皆被描绘成正面角色,仿佛从头到尾楚国就只有固陵君熊吾、楚水君、巨阳君熊鲤、邸阳君熊商这四个罪大恶极之人。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谁让中原角逐的胜利者乃是魏王赵润,而魏王赵润相当不喜这四个人呢?

    总而言之,在魏王赵润钦定固陵君熊吾、楚水君、巨阳君熊鲤、邸阳君熊商乃是楚国的奸邪之后,魏国朝廷便将所有一切责任都扣到了这四个家伙头上,以此换来了魏人与楚人的融洽。

    至于熊吾、楚水君、熊鲤、熊商四个死鬼的亲眷是否肯接受这种‘事实’,根本不在魏王赵润以及魏国朝廷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话说回来,虽然魏国以最新刊印的《轶谈》、《邸报》以及发放魏国境内各县的公文告示,促使魏人与楚人减低了对彼此的矛盾,但也因此让秦国的奸细,得知了「楚国已覆亡」的消息。

    在楚国覆灭的三个月后,就当魏国正在大力引导舆论时,秦国的奸细将消息送到王都咸阳,让秦王囘得以知晓楚国已经不复存在。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秦王囘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他无法去责怪楚国什么,毕竟楚国抵抗魏国的时间已经够久了,从魏昭武八年坚持到魏昭武十二年,坚持了将近四年,已属不易。

    当然,楚国也无法责怪他秦国什么,毕竟当时为了支撑楚国,秦国可是将整个巴国都让了出来,只可惜,楚国的西郢郡沦陷地太快,当魏将伍忌切断了巴国与楚国的水路、陆路联系后,就已注定楚国无法战胜魏国。

    要怪,只能怪魏国现如今太强大了,强大到在东线战场挥军讨伐楚越两国的情况下,西线战场这边,魏国仍有足够的兵力防守他秦国的进攻,纵使他秦国尽可能地想吸引魏国注意,希望以此让楚国得到喘息的机会,也无法改变楚国覆亡的命运。

    对于楚国这个相约共同抗拒魏国的盟国,秦国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此刻秦王囘思索的只有一件事,即如何对待与魏国的战争。

    他当然清楚,在楚国覆亡的如今,魏国就只剩下他秦国一个敌人,以他女婿魏王赵润的性格而言,那是绝对不会姑息的——并且,魏国的文臣武将们,也不会选择与他秦国和平相处。

    要么胜,要么亡,摆在他秦国面前的,就只有这两条路。

    由于心中焦虑,秦王囘每日都在等待渭阳君嬴华、武信侯公孙起等人的战报。

    此时魏秦两国的战争,已开辟了「河套」、「河西」、「函谷」、「巴蜀」四处战场,说实话战况都不乐观。

    河套战场的秦军主帅乃是渭阳君嬴华,此人乃是秦王囘的弟弟,秦国有名的勇将,往年被派往攻击秦国的心腹大患「义渠」,然而,奈何河套魏军的将领亦绝非庸才,廉驳、乐成、冯颋、韩徐、赵岳,前四位皆是旧日韩国的优秀将领,而最后一位,则是禹王赵元佲的次子,魏国的后起之秀。

    想要击败这些魏将,难如登天。

    河西战场的秦军主帅,乃是武信侯公孙起,而迎面的魏军将领,则有临洮君魏忌、河西守司马安、桓王赵宣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