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2章:榜文【二合一】(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徐徐展开。

    没想到,展开榜文后仅仅只是扫了一眼,就惊地他双目瞪圆,脸上亦浮现出浓浓的惊骇之色。

    无法想象,这位年过四旬的大梁府府正,竟也会如此震惊失措,只见他将手中的那卷榜文放置在一旁,慌忙又展开另外一卷榜文。

    接连看了几卷榜文,发现榜文上的文字都一模一样,褚书礼这才长长吐了口气,面如土色。

    原来这些榜文,写的都是同一件事,即说庆王赵弘信拒不前赴大梁参加登基大典,拥兵自重、居心叵测,特此告知全国。

    这明摆着就是垂拱殿,不,是太子弘誉,要将庆王赵弘信打成叛逆。

    『这、这是要出大事啊!』

    褚书礼深深吸了口气,面色阴晴不定地看着书案那堆成一堆的榜文。

    良久,他黯然叹了口气。

    他,只是一介大梁府府正而已,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对垂拱殿的决定指手画脚。

    摇了摇头,褚书礼唤来几名属下的文吏,指着那一堆榜文面色难看地吩咐道:“即刻派人将这些榜文……张贴全城。”

    “是,大人。”

    那几名文吏不疑有他,各自抱起一捧榜文,转身而退。

    看着这几名文吏离去的背影,褚书礼长长吐了口气,回到座位上,双手微微颤抖地端起那杯茶。

    因为他很清楚,待这些榜文由吏部发往全国之后,国内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正如褚书礼所预测的那样,待这些榜文张贴于大梁城内之后,便立马引起了城内贵族、世族、平民各阶级的私议。

    不明究竟的寻常百姓,多半会因为这份榜文而声讨庆王赵弘信,毕竟在他们看来,太子弘誉登基这么大的事,庆王赵弘信却迟迟不肯归来大梁,的确是礼数理亏。

    甚至有些人还暗自猜测:搞不好庆王赵弘信果真是拥兵自重、居心叵测。

    但是明眼人却能一眼看出,这明摆着就是太子弘誉借机坑陷庆王赵弘信,准备收回后者手中的权利——似眼下这种非常时刻,哪位皇子敢轻易返回大梁?

    哦,还真有。

    比如那位在数日前就回到了大梁的肃王赵弘润。

    『难道那位肃王殿下,支持太子弘誉收回诸兄弟手中的权利?』

    不少人暗自猜想着。

    而与此同时,在肃王府内,已从青鸦众口中得知了榜文之事的宗卫,火急火燎地来到了自家殿下的书房,气喘吁吁地说道:“殿下,大事不好!”

    只见书房内,赵弘润躺坐在一张竹子编成的摇椅上,闭目养神着。

    自打今日凌晨,当听了青鸦众头目鸦五口述的有关于宫内的现况之后,赵弘润便一直坐在这张摇椅上,面色凝重地仿佛在思索一个至关紧要的重大问题。

    而此时,听到宗卫高括的疾呼,赵弘润缓缓睁开眼睛,问道:“什么事如此大惊小怪?”

    听闻此言,高括便走上前,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赵弘润,见后者面露疑惑之色,遂解释道:“一个时辰之前,大梁府派人在城内张贴榜文……这是青鸦众抄录的榜文内容。”

    赵弘润皱了皱眉,接过那张纸扫了两眼,随即眼眸中亦闪过浓浓的惊骇,惊地他整个人都坐了起来。

    “此事当真?!”

    只见赵弘润双手紧紧攥着那张纸,面色阴晴不定。

    要知道在凌晨的时候,他还在暗想,暗想自己这帮兄弟手握大权,是否着实让太子弘誉坐立不安,没想到仅仅两个时辰后,他心中的猜测便得到了证实。

    此时,宗卫长卫骄在旁瞧得仔细,见此皱眉说道:“若庆王看到这封榜文,必定起兵前来大梁!”

    “……”赵弘润默然不语。

    事实上,卫骄说得没错,别以为庆王赵弘信不敢起兵,要知道,太子弘誉在大梁再是势大,他终归只是「监国太子」的身份,还并非是魏国的君王,庆王赵弘信完全可以矫诏起兵——即假借他们父皇的名义,谎称得到了他们父皇的密诏,反过来诬陷太子弘誉软禁他们父皇。

    当然,相比较坐居垂拱殿的太子弘誉,庆王赵弘信这样做,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但话说回来,作为起兵的名义,这却是足够了——只要庆王赵弘信麾下的将领与士卒相信这件事,这就足够了。

    至于真真假假,若是他日太子弘誉战败、庆王弘信率军攻入了大梁,借「清君侧」的名义取代了太子弘誉,又有谁去在意庆王赵弘信手中究竟有没有那份诏书呢?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