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1章:诀别明志(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似是叫……”项离挠了挠头,犹豫不决地说道:“锦……锦什么宫?锦瑟宫?不对……”

    赵弘润闻言眼眸微变,皱眉问道:“锦绣宫?”

    “对对对!”项离连连点头说道:“就是这个锦绣宫,末将与冉滕领兵至那座宫殿时,那座宫殿已是一片火海,当时末将与冉滕想要救火,没想到,锦绣宫外有几个人阻止了我等……那些人,自称是太子的宗卫。”

    “……”赵弘润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

    他哪里会猜不到,多半是太子弘誉出于羞愧或者愤懑,不想与他相见,索性自我了断,自己在其母施贵妃生前居住过的锦绣宫放了一把火。

    而听到这个消息,魏天子心中亦是悲伤。

    平心而论,太子弘誉在这一年余来做得还是不错的,唯一的欠缺,就只有肚量——这个肚量,并不是说太子弘誉不能容人,而是在于他疑心太重,缺乏对他人的信任。

    暂且不提庆王弘信,当初朝廷中的贤臣,似原兵部尚书徐贯、户部尚书李粱,这些都是朝廷的栋梁,但正因为太子弘誉不信任他们,索性就将那些曾经的朝廷重臣闲置,换上了他所信任的人——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可以说是任人唯亲。

    而归根到底,只能说,太子弘誉缺乏对自身的信心,在这一点上,这位太子殿下远远不如魏天子赵元偲与肃王赵弘润。

    魏天子为何敢让南梁王赵元佐掌兵权?因为他自忖只要有自己在,南梁王赵元佐就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而肃王赵弘润为何敢亲笔写书将鄢陵军、商水军、游马军三支军队的兵权交给太子弘誉?因为赵弘润自信,就算将兵权交给了太子弘誉,只要他脱身后一声号令,这三支军队依旧不会脱离他的掌控。

    这就是底气!是自信!

    但很遗憾,太子弘誉就欠缺这方面的自信,否则,也不会在尚未坐稳皇位时,便急急忙忙想要收回诸兄弟的大权。

    而如今隐约猜到太子弘誉自焚于锦绣宫,魏天子心中亦是叹息不已。

    因为在他看来,太子弘誉虽仍欠缺几分作为王者的度量,但若担当国相,辅佐某个兄弟,那却是绰绰有余,不过魏天子也知道,以太子弘誉的自尊心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太子此举……这是给弘润让路么?』

    魏天子暗暗叹了口气,心中亦不禁后悔方才在观民台上,在对太子弘誉说话时把话说得太重了。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纵使魏天子在认为太子弘誉仍有欠缺,不足以统领魏国,希望借此机会把第八个儿子赵弘润推上皇位,但他也从未想过要逼死太子弘誉。

    但事实证明,太子弘誉的自尊心比他猜测的还要强烈,在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一切后,索性就选择了以体面的方式、在他仍然是监国太子身份的时候,结束自己的性命。

    甚至于,用自己的死向他们的父皇控诉:你不是要老八上位么?好,我让给他,你满意了?!

    想到深处,魏天子不由地有些痛心。

    要知道,几个儿子当中,就属太子弘誉与他最像,无论权谋、心计,唯一有所区别的是,魏天子当年非常信任作为左膀右臂的禹王赵元佲,而太子弘誉呢,就连对待赵弘润都有几分猜忌与忌惮,更别说对待其他兄弟。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赵弘润的话,魏天子必定会选择太子弘誉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现实没有所谓的「如果」。

    想着想着,魏天子忽然感觉有些困乏——倘若说方才的疲态是他故意装出来给赵弘润看的,那么眼下,在得知太子弘誉自焚于锦绣宫后,他是真的觉得疲倦了。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算是间接逼死了太子弘誉这个有才华的儿子,毕竟在太子弘誉犯错的时候,他并没有出面提醒或者阻止,反而利用太子弘誉犯下的过失作为诱因,来达到他心中的目的。

    想到这里,魏天子长叹一口气,轻声说道:“弘润,善后的事……就交给你了。”

    赵弘润默然地点了点头。

    此后两日,赵弘润下令封锁全城,全城搜捕萧鸾,但遗憾的是,在偌大的大梁想要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期间,但凡是涉及「庆王起兵叛乱」之事的人,皆被赵弘润下令缉拿,比如庆王赵弘信、南梁王赵元佐、颐王赵弘殷、以及天水魏氏的魏罃等等,就连此番受骗上当的桓王赵弘宣与燕王赵弘疆,赵弘润亦没有手下留情,让宗府出面将这两位兄弟带走,让他们到宗府的静虑室冷静冷静,好好想想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