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胎质的这种变化和不同是细微的,行家眼里是不同,非行家看上去都差不多。
同样,覆在表层的釉水也是一样的道理。
明清瓷也是这样,每一个时期用的景德镇的瓷土也是不同的,每一个时期青花的配料也是不同的,这是来自于土地的不可再生资源。
这就是所谓的不可复制的时代特征。
当然,造型和纹饰也是辨别的手段之一,但它们却不是不可复制的。
一件东西拿在手里,它当然已经不是刚烧出来的状态,它经历了或千年或百年的时光,它可能是出土的,可能是传世的,可能是出土传世相交叉的,不管它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历程在它上面总会留下痕迹。
比如同一件南宋吉州窑的黑釉茶盏,它是埋在西江的土里一千年,还是埋在洛州的土里一千年,甚至是沉在海下一千年,它表面的状况都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地域的土里的酸碱性不同,对釉面就会造成不同状况的侵蚀痕迹,这种痕迹行话就叫“沁”,古陶瓷古玉器青铜器等等,都有“沁”。
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出土里,沁的状况当然也是各种各样,需要零散的经验积累然后去总结归纳。
再进一步,现在市场开放以后,还要面临着一个商业清洗修复手段的辨别。
这种清洗和修复有时候不完全是为了商业目的,因为有些“沁”,埋在土里的时候是没有事,但一旦面世接触氧气就会生反应,可能会进一步的损伤釉面,那就必须要清洗。
当然,洗有洗的痕迹,专业的修复也会有修复的痕迹。
这里说的只是年代路份的辨别,虽然还不是鉴赏,但这是鉴赏的基础。
如果想学中国古代陶瓷年代路份的辨别,那么就要按着这种基本方法把自原始青瓷以来的六朝青瓷,古越窑,唐代的南青北白六大窑系,南北宋八大窑系,汉唐辽金的色釉陶器都理清楚。
当然还有西北西南的灵武系,川州湖州的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