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鉴宝秘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零八四章 鸡首壶引来的麻烦(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天元突然间变得非常认真起来,盯着那些宾客说道:“所以买卖古董,放置客厅,要先明白古董的来源,这古董是否被祭祀过,是否在寺庙内,主人和古董的关系。

    古董上的文字是什麽文字,是不是古塚的陪葬物,古董有无神佛像在其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有灵气的古董,一定影响磁场,一定会作祟。

    凋有神佛像的木石,或是人形的木石,甚至状似动物的木石,有时会有幽灵投宿魂魄在其中,若被幽灵附身的木石,均会出现或大或小的作祟。

    如果非要放在家里,那最好是寻一风水大师进行开光,方才能够把这麻烦给摒除了,不然的话,真得会非常危险的。”

    这番话说完,风水师们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其实这样的东西,他们也知道,然而除非是比较显眼的古董,他们能够辨认出来有阴气,大部分他们是判断不出来的。

    唯有张天元这样既懂风水,又擅长古董鉴定的人,方才能够发现其中端倪。

    而那些宾客们则是各个脸色都有点不太好看。

    倒不是因为张天元的话难听,而是因为一般有钱人都喜欢从外面淘一些古董放在家里。

    听了张天元的话之后,他们这心里头可是非常担心啊,怕万一也弄到这样的东西,是不是会对家里人不利。

    “张师傅,您说的这个问题,在这几个案例之中,到底是什么啊?”

    宋忠忍不住问道。

    张天元笑了笑道:“你们发现没有,最后那个阳宅的里面,有很多鸡首壶。

    这些鸡首壶可是宝贝啊。

    鸡首壶是指以雕塑鸡头为装饰成壶嘴的瓷壶,创制于三国时期,盛行于两晋、南朝,进入隋代鸡首壶更加修长俏丽,鸡头以雕塑精美逼真而著称,唐以后,鸡首壶便被酒注子(执壶)所取代。

    考古资料显示鸡首壶是三国中晚期越窑、瓯窑烧制的一种新产品。

    起初,鸡首壶多数是在小小的盘口壶的肩部,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头尾对称,鸡头为实心,完全是一种装饰。

    东晋时期鸡首壶,盘口较小,细颈,壶腹圆鼓,肩部雕塑鸡头,鸡头上有冠,下有颈,鸡头呈空心状,通壶腹而成流嘴,鸡尾变成弯曲的把手,有的把手上端饰龙头,成为一种器型优美的酒壶。

    南朝时期,鸡首壶器身修长,口颈加高,造型更加适合于实用。

    鸡首壶是现在人的叫法,这种器物在六朝时并不叫鸡首壶。

    1972年蓝鲸化纤厂东晋墓出土一件鸡首壶,其底部铭刻‘罂主姓黄名齐之’,鸡首壶在东晋时称作‘罂’。

    汉·王充《论衡·谴告》说:‘酿酒于罂,烹肉于鼎’,刘伶《酒德颂》有:‘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双手捧罂在酒床的流槽下接酒,说明鸡首壶是盛酒器。

    这家人家中鸡首壶有两件可是越窑精品啊。

    其中一件是东晋越窑青釉点彩鸡首壶,高19厘米,口径8.1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9厘米。

    盘口,长颈,鼓腹,平底,肩部饰鸡首,对称处饰一柄,柄高于壶口,两侧设环形系。

    口沿、柄部、鸡冠上均点有褐彩,褐彩相间交错,和谐自然,疏密得体,打破了青釉单调的格局。

    胎浅灰色,全器施釉,底部无釉,器型优美。

    越窑主要产地在江浙等地。

    东汉中晚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青釉瓷,领青釉瓷创烧风气之先。

    另外一件是南朝洪州窑青釉莲瓣纹鸡首壶,高21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0厘米。

    高盘口,长颈,溜肩,鼓腹,平底。

    肩部饰鸡首,鸡首双目圆瞪,高冠,流嘴呈管状,与壶身相通,对称处为龙首柄,柄高于口沿,两侧设桥形系。

    腹部刻划覆莲纹,莲瓣较短,刻划线条流畅,简洁明快。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的影响也已渗透到陶瓷手工业领域。

    就像这件青釉莲瓣纹鸡首壶,极好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题材特征。

    这是因为莲花为‘佛门圣花’,莲花在佛教中地位很高,莲瓣的形象几乎无器不有。

    胎灰色,较疏松,施釉不到底,釉色青中泛黄。

    洪州窑位于西江省,1992年—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丰城市赣江与赣江相通的清丰山溪、药湖岸畔的山坡和岗阜地带发现洪州窑遗址31处,始烧年代于东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