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隐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810 饥荒的根源(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什么……”王辰挠着脑袋迷惑不解。

    “长官……我们……我们不会储藏食物啊!我们也没有你们那样的海船啊……”小姑娘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辰脑子里就好像咔嚓来了一道闪电一样,以前在学校里学的一些知识突然串联在一起,他顿悟了。

    婆罗洲自从晋朝就和中原有了联系,隋唐时期更是舟船往来频繁,郑和下西洋时候达到高峰,这么漫长的时间段内,中原也来了不少的移民,按说农耕技术早就传过来了,为什么无法普及,为什么不能正式升级到农耕文明呢?

    原来答案就在这里,自然气候的遏制啊!

    南洋地区属于热带,气温高湿气大多台风暴雨!这样的天气无疑是适合水稻生长的,一年三季稻都是懒人干的活,有勤快的华人农夫居然可以做到一年四季稻,三个月成熟一次。

    其实土著也不是不懂农耕技术,这么多年了他们看也看明白了,可是他们就是没有华人这么勤奋,因为他们没办法出舱稻米。

    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谷仓,人类必须要有贮藏的意识,农耕文明才会发展起来。

    而人类学会了贮藏也就是给文明加了双保险,比如遇到战争了、天灾了等等情况,贮藏起来的食物就能救命,帮助大家抵御危机。

    可是南洋这边怎么贮藏稻米呢?潮湿的天气稻谷用不了一个月就得发芽,这些土著猴子压根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可是华族为什么就能解决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