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确实困难了一些。
可民智开,但道德不到的话,反倒更为麻烦,所以从一开始德育就被摆在台面上了。
然而怎么说呢,德经和菜根谭都是好东西,但是啊,一手道德,一手人生,小破孩根本不能深入理解,也没有办法领悟,纯粹死记硬背,等到某一天经历世事的时候有感触,好吧,这也是办法,但是见效太慢了。
莫名的陈曦有些理解,当初荀爽为什么笑他陈曦说是“菜根谭这玩意给普通人家孩子打根基根本就是笑话”。
这两个东西懂,要么孩子本身早慧,天赋异禀,要么本身出身书香门第,有足够的底蕴,父辈祖辈言传身教,能让其领悟书中的思想,否则,真就是一个笑话。
因而陈曦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将这些人生哲理拆成启蒙故事,做成课外读物,不求学生能完全看懂,只需要往那一方面去引导就可以了,有些东西还是自己思考,自己去验证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在那之前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有意识的引导思维,就可以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普世价值,普世道德,都可以借此形成,这也是陈曦最近累的够呛原因。
蔡昭姬之前一直有在做,可陈曦现在有些急于求成,又不想留下隐患,那么就只能加班了,也亏蔡琰知道轻重缓急,停了自己的私学和典籍修订,全力编撰这些课外读物。
否则以陈曦的能力,怕是到下半年都没办法将自己的整个普世道德和正确的三观以小学生能看懂的水平写入故事之中。
毕竟有内涵,还要足够通俗易懂的故事,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写出来的,也亏蔡琰博览群书,又能理解陈曦的思维,否则,这事只能吹了,说起来很多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貌似都是靠蔡琰一点点补充上来了,以至于陈曦面对蔡琰总有些谨小慎微。
毕竟别人总有求陈曦的时候,而蔡琰的话,陈曦完全看不到,对方有求自己的可能,倒是自己请对方帮忙的时候很多,而蔡琰虽说冷淡,但也从来没拒绝过陈曦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