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晚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二章 殿试(上)第三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虽然知道自己与灵儿的婚事是迟早的事,但真正从老泰山嘴里听到具体婚期,宁修身子还是有些发颤。

    这可是第一次啊,两世为人的第一次!

    俗话说的好,人生四大乐事,乃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若是能够在金榜题名后洞房花烛,那简直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了。

    宁修从老泰山家里出来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这份笑容甚至持续到了他返回湖广会馆时,乃至于刘惟宁一脸狐疑的打量着宁修,就差问他兄弟你是不是去青楼快活了。

    当然,宁修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距离殿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是要准备一番的。

    虽然殿试的结果不会影响他和灵儿的婚事,但名次考的好些总归会对观政选官有好处。

    大明的官场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想进到那些肥水衙门,可是十分费劲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背景固然重要,但如果名次太靠后,别人便是说话都不好说的。

    殿试的考试时间一般是在二月末或者三月中,最迟不会超过三月中旬。

    与乡试、会试考期确定不同,殿试的考期往往是临时确定的。

    一来会试考罢得批阅试卷,什么时候批好什么时候才能确定殿试时间。

    二来殿试的主考官是天子,殿试时间自然得紧着天子的意思来。

    天子可是天下共主,公务繁忙,凑时间并不容易。

    但再怎么说,殿试的时间段就是二月末到三月中,如无意外不会有大的变动。

    至于殿试的考试内容和场次则更为清晰明了。

    殿试只考一天一场,只考策论。

    这简直是一众考生的福音啊。

    毕竟乡试会试都是要考三场,对于体力的消耗是巨大的。

    殿试只考一场,充分体量了考生的辛苦。

    对于宁修来说,接下里只要稳扎稳打,等到殿试来临即可

    转眼间便到了三月十五,殿试开考的日子。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新科贡士们便汇聚在紫禁城外等待礼部官员引领,进入宫中参加殿试。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出自书香门第,对于这种大场面并不惧怕。但也有不少人出身寒门,临近入宫面色都变得惨白如纸。

    宁修和刘惟宁站在队伍正中,面色淡然。

    对于他们来说,目的早已达成,余下的便是履行完仪式罢了。

    三月的北京已经不那么寒冷,但清晨仍然带着丝丝凉意。

    众贡士都觉得有些许不适,盼望着可以早些入宫,这样走动起来也就不那么凉了。

    终于,礼部官员宣布众贡士入宫赴殿试。

    皇门大开,一众士子随着礼部官员鱼贯而入。

    他们脸上或多或少洋溢着喜悦,紫禁城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太陌生了。突然间看到如此金碧辉煌的处所自然让人心潮澎湃。

    那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斗拱飞檐都让他们血脉喷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是他们的梦想。

    进了皇宫,道路两侧都立着内监。

    一些贡士好奇之下难免朝这些阉人望去。他们本以为阉人与他们有很大不同。

    但仔细看下来,发现阉人除了面白无须外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分别,不由有些失望。

    明代的紫禁城很大,也分为外朝和内宫。

    外朝是皇帝临朝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内宫则是供天子起居生活的。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具体实行起来全看天子的意思。

    譬如世庙老爷嘉靖帝在时,索性搬出了紫禁城住进了西苑炼丹求仙。

    又譬如武庙老爷正德帝,在西华门外建了一个豹房,毫不犹豫的住了进去。

    本朝皇帝万历陛下比起那两位算是好的了,虽然后期宅了一些但也是宅在内宫,在内宫召见一些重要阁臣询问政事而已。

    当然眼下的万历皇帝俨然一副圣天子的架势,十分的勤政。一应大典朝会都会准时参加。

    这其中固然有张居正张首辅督促的作用,也和小天子年轻分不开。

    后期万历之所以不上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染了腿疾。

    像举行殿试这种大事,万历皇帝自然要亲临。

    按照首辅张先生的话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